"寸寸微云":暮霭沉沉,
"丝丝残照":夕阳低低,
# 残照:落日的光。
"有无明灭难消":天空的浮云消消长长,落日微光忽明忽暗。
# 有无明灭难消:指微云、残照时有时无,忽明忽灭的现象,叫人不好受。
"正断魂魂断":你行将远去,我心中愁绪实在难消,真教人肝肠寸断啊,
# 断魂:形容哀伤,也形容情深。
"闪闪摇摇":我精神恍惚走路也闪闪摇摇。
# 闪闪摇摇:形容哀伤造成的精神恍惚。
"望望山山水水":望着远近的山山水水,
"人去去":送了你一程又一程,你终于走出视野,
"隐隐迢迢":只剩下隐隐青山,迢迢绿水。
# 隐隐迢迢:隐约辽远的样子。
"从今后":从今往后,
"酸酸楚楚":我内心将满是辛酸苦痛,
# 酸酸楚楚:非常辛酸痛苦。
"只似今宵":再也忘不了令人心碎的今宵。
"青遥":长天碧碧又遥遥,你的行踪谁人知晓。
"问天不应":问天天不应,
"看小小双卿":可怜我柔柔弱弱无依无靠。
"袅袅无聊":体态柔弱而心中烦闷。
# 袅袅无聊:体态柔弱而心中烦闷。袅袅,形容女子体态柔弱。无聊,指心中烦闷。
"更见谁谁见":谁知我辛辛苦苦,
"谁痛花娇":谁怜我嫩嫩娇娇?
# 花娇:如花的美女,这里是自指。
"谁望欢欢喜喜":没有欢欢喜喜,只有彻骨的思念无尽无了,
"偷素粉":一个人偷来素粉,
# 偷素粉:避着人用白粉。据《西青散记》载,贺双卿因为家庭环境太坏,填词写诗总是避着人进行的,她的作品用白粉写在树叶上面。
"写写描描":在红叶上写写描描?
"谁还管":我愿就此思念下去,
"生生世世":哪管它生生世世,
# 生生世世:佛教认为众生不断轮回,“生生世世”指每次生在世上的时候,就是每一辈子的意思。
"夜夜朝朝":夜夜朝朝。
清代词人
贺双卿(1715?~1735?),清代词人。字秋碧,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家中排行为二,遂名双卿,江苏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家世累代务农,自幼聪慧,成年后嫁给当地的农家周氏为妻。贺双卿工诗词、习小楷。其词多抒发个人生活的不幸,风格自然朴素而真切动人,不同于一般闺秀词。胡适先生誉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因无钱购买笔砚,她便以粉作墨,以叶当纸,写诗填词,故作品散佚颇多。后人辑其词为《雪压轩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别词。诗人以与邻女韩西的离别为切入点,展现了封建时代底层女性在婚姻压迫下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苦痛,全词以暮色苍茫的离别场景为背景,通篇叠字回环,既承继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技法,又以农妇视角突破传统闺怨词的闺阁局限。
2. 写作手法
叠字:“断魂魂断”“闪闪摇摇”这类叠词的复沓音律,极大地强化了魂魄游离的恍惚感。“酸酸楚楚,只似今宵”则直白地抒发了彻骨的痛楚,“酸酸楚楚”的叠用,将那种难以言说的哀伤推向极致,强调了此刻凄凉。“小小双卿,袅袅无聊”中,“小小”描绘出词人渺小、柔弱的形象,“袅袅”则增添了一种柔弱、无助的感觉,生动地刻画了词人面对命运重压时的孤独和无聊。
3. 分段赏析
全词以暮色苍茫的离别场景为脉络,通过密集的叠词,交织出对知音的眷恋与对命运孤苦的哀叹。上片以“寸寸微云,丝丝残照”起笔,斜阳余晖与暮云碎片交织成破碎的光影,暗喻离人心绪的飘摇不定。叠词“断魂魂断”“闪闪摇摇”以复沓音律强化魂魄游离的恍惚感,仿佛离别之际的魂灵已脱离躯壳,在恍惚中漂泊无依。目光追随远去的韩西,“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将空间延展与情感抽离相叠,山峦重叠、身影渐远的画面里,凝结着“酸酸楚楚,只似今宵”的彻骨痛楚——此刻的凄凉将被岁月重复,化作永恒的循环。上片以景写情,暮色中的云影、残光、山川皆浸染离愁,天地间仿佛笼罩着化不开的愁绪,形成“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沉浸式哀婉。下片以“青遥”的时空断裂感切入,质问苍天却得不到回应,徒留“小小双卿,袅袅无聊”的孤影面对命运重压。往昔与韩西相处的细节在追忆中愈发清晰:无人再疼惜“谁痛花娇”的脆弱,无人共赏“偷素粉、写写描描”的少女心事。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片段,实为封建时代女性精神世界的隐秘镜像——连妆容都需偷学暗描的隐痛,暗示着礼教规训下女性自我表达的禁锢。末句“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以循环往复的诘叹收束,将个人悲剧升华为永恒的生命困境:离别之苦不仅在今朝,更将绵延为生生世世的宿命。全词二十余处叠字如泣如诉,既承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之妙,又以农妇视角重构词境——疟疾缠身的贺双卿以竹叶题词作别,将“分食自裹遗卿”的细节(韩西将饯别食物分予双卿包裹珍藏)化作“谁还管”的绝望叩问。当史震林在《西青散记》中记录下这场竹叶题词的诀别,词中“人间没个安排处”的悲鸣,便凝结成封建时代女性精神湮灭的血泪见证。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写景处,景景有情,写情处,情情难抑,虽从女方立意,而两情坚贞历历可见。全词几乎句句都用叠字,读起来,仿佛听到诗人在悲悲切切地诉说,呜呜咽咽地呢喃,言虽尽而意不绝。 这首词作写景处景语皆情语,每一帧画面都浸染着相思的色泽;抒情处情愫如潮涌难收,每寸笔墨都浸润着眷恋的体温。虽以女儿口吻倾诉衷肠,却将两情相悦的坚贞镌刻得历历如绘。
# 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亦可谓广大神通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连用四十余叠字,脱口如生,灵心慧舌,不让易安专美于前。
清秋梦《绮霞轩诗话》
上一篇:清·郑板桥《新竹》
下一篇:清·佚名《林琴南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