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jiāng
nán
·
·
chūn
jiàn

朝代:清作者:贺双卿浏览量:3
chūn
jiàn
xún
guò
qiáo
西
rǎn
mèng
dàn
hóng
fěn
dié
suǒ
chóu
nóng
绿
piàn
huáng
yōu
hèn
chóng
rén
jiàn
xiāng
jiàn
shì
hái
fēi
bài
yuè
yǒu
xiāng
kōng
xiù
huā
lèi
zhān
shān
yuǎn
yáng

译文

春天你在哪里,我寻你已过野桥西。淡淡的红花如梦虚幻妄招粉蝶,苍翠绿树结着幽怨骗来黄鹂。那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如意人儿你在哪里,恍忽瞥见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祷毫无效验,惜花飘零的泪水已无几滴。凝望远山残阳越来越低。

逐句剖析

"春不见":春天你在哪里,

"寻过野桥西":我寻你已过野桥西。

"染梦淡红欺粉蝶":淡淡的红花如梦虚幻妄招粉蝶,

"锁愁浓绿骗黄鹂":苍翠绿树结着幽怨骗来黄鹂。

"幽恨莫重提":那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

# 幽恨: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

"人不见":如意人儿你在哪里,

"相见是还非":恍忽瞥见又似是而非。

# 是还非:似是而非。

"拜月有香空惹袖":拜月求福的祈祷毫无效验,

# 拜月:古代妇女祈祷幸福的一种方式。

"惜花无泪可沾衣":惜花飘零的泪水已无几滴。

# 无泪:泪流完了,所以无泪。

"山远夕阳低":凝望远山残阳越来越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江南·春不见》是清代词人贺双卿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女主人公视角,抒发对人生春天缺失的慨叹,道出在凄苦身世中唯有无尽“幽恨”相伴;下片诉说其理想追求的破灭,表达寻觅知心人而不得的怅惘。全词以细腻笔触写尽幽怨哀情,在场景营造与用词方面不落窠臼,字里行间似声声悲泣,极具感染力,令人读来黯然神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

贺双卿(1715?~1735?),清代词人。字秋碧,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家中排行为二,遂名双卿,江苏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家世累代务农,自幼聪慧,成年后嫁给当地的农家周氏为妻。贺双卿工诗词、习小楷。其词多抒发个人生活的不幸,风格自然朴素而真切动人,不同于一般闺秀词。胡适先生誉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因无钱购买笔砚,她便以粉作墨,以叶当纸,写诗填词,故作品散佚颇多。后人辑其词为《雪压轩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据史震林《西青散记》记载,那年夏四月,史震林在绡山耦耕堂避暑,段玉函(号怀芳子)前来拜访,二人一同眺望晚山景色。当时,双卿正在户外手持畚箕劳作,随后又提着竹篮在桥西岸种植瓜瓠,她神情灵动,却又透着几分凄凉。次日,史震林得到双卿的词作,她分别用芍药叶粉书写《浣溪沙》,以玉簪叶粉书写《望江南》。这些词作乃是对段玉函的调侃。段玉函自刻“情痴”小印,常外出游历数月不归,其妻子则整日闭门不出,难得听闻欢笑。段玉函年长双卿二十余岁,二人曾有诗词唱和。据此推断,这首词应当是双卿嘲讽段玉函不懂得珍视妻子真情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表达了女主人公不见人生春天的幽恨,倾诉了其理想追求破灭、难遇知音的怅惘,以细腻笔触和新颖造景,展现出幽怨凄婉之情。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中,“淡红”“浓绿”本是自然之色,作者却着一“欺”一“锁”,将自身对美好憧憬的破灭之感融入其中,以景语写情语;“山远夕阳低”一句,远山的苍茫与夕阳的低垂之景,与作者理想落空、情感无寄的怅惘相互交融,将所有的哀怨与失落都凝结在这暮色苍茫的画面之中,使景与情浑然一体,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内心的悲戚。

3. 分段赏析

上片:“春不见,寻过野桥西”两句直叙寻春行动,点明作者于山村草野间寻觅春天踪迹,“寻过”强调寻觅范围之广,却始终未见春之踪影,奠定失落怅惘基调。“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以细腻笔触描绘早春景致,“染梦淡红”描绘出花朵刚萌发嫩芽、浅红未绽的姿态,其如梦似幻的色彩引得粉蝶纷至,“欺”字生动展现花未开却引蝶的奇妙情景;“锁愁浓绿”刻画树木渐绿,于绿色烟霭中仿佛萦绕着忧愁,“骗”字活画出黄鹂误将浓绿当作春天已至的模样。这两句不仅勾勒出早春之景,更赋予花、蝶、黄鹂对生命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实则暗示作者也曾如春日繁花般对人生抱有美好幻想。“幽恨莫重提”则陡然收束,作者将自身经历与花、蝶、黄鹂类比,直言梦幻破灭、期待落空后的无奈,过往幽怨不堪回首,只能选择不再言说,沉痛之情溢于言表。下片:“人不见,相见是还非?”以充满疑惑的设问开篇,巧妙转入对理想之人的寻觅与思索,既流露出作者对真挚情感、知心之人的强烈渴望,又暗含对相逢是否能如愿的迷茫与不安,精准传达出内心对情感归属的复杂心绪。“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两句,借中国古代女子拜月祈愿姻缘美满的习俗抒情。作者拜月焚香,香气萦绕衣袖,却无法实现心中夙愿,“空”字道尽愿望落空的无奈;面对落花满怀怜惜,却因伤痛至极而无泪可落,“无泪”更凸显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山远夕阳低”以景作结,远处山峦迢递,落日低垂山后,这幅暮色苍茫的画面,将作者所有盼望落空的悲哀巧妙融入其中。远山的遥远象征理想的渺茫,夕阳的低垂恰似希望的黯淡,以景结情,余韵悠长,意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生动呈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锲而不舍的追求,奈何现实骨感,美妙幻境无从寻觅。理想之梦破碎后,其满心幽怨无处宣泄,唯有对着山外斜阳徒然叹息。全词萦绕着若即若离、迷茫凄清的气息,以细腻笔触、哀怨基调,将情感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词表情细腻婉转,凄恻动人,不雕饰,不模仿,全凭自己感受,似从心底流出。一位普通的农村女子,竟能发此天籁之音,在古今词坛上实属少见。

不详原厦门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黄拔荆《中国词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李邺嗣《哀甬东》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