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zhú

朝代:清作者:郑板桥浏览量:3
xīn
zhú
gāo
jiù
zhú
zhī
quán
píng
lǎo
gàn
wèi
chí
míng
nián
zài
yǒu
xīn
shēng
zhě
shí
zhàng
lóng
sūn
rào
fèng
chí

译文

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扶持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们将会长得更高,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

逐句剖析

"新竹高于旧竹枝":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

# 新竹:新生的竹子。

"全凭老干为扶持":完全是凭仗老竹的扶持与滋养。

# 扶持:支持、帮助,含有关怀照顾之意。,全凭:完全是。

"明年再有新生者":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

# 明年:一作下年,第二年。

"十丈龙孙绕凤池":它们将会长得更高,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

# 凤池:凤凰池的省称。凤凰池本是禁苑中的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古诗中常以凤池喻宰相。刘禹锡诗:“五驱龙虎节,一人凤凰池。”此处借指扶持新生者的“老干”。,龙孙:指竹笋、新竹。陆游《夏日》诗:“将雏燕子暂离巢,过母龙孙已放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竹》是清代诗人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竹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新生力量的成长离不开老一辈的积极扶持,字里行间流露出后辈对长辈扶持的感恩之情;后两句展开展望,生动展现出新生力量将会更加蓬勃强大的态势。全诗以竹子的生长为喻,巧妙表达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辩证思想,语言简洁凝练却蕴含深刻哲理,于朴素笔墨中见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落款“孏石十哥弄璋之兆。板桥弟郑燮”可以知道,这幅画和题诗是郑板桥为祝贺哥哥孏石生了儿子而画的,用来留作纪念。具有特定的现实指向与情感内涵。“弄璋之兆”的雅称既点明了画作的庆贺主题,也赋予了这一生活场景以传统文化的典雅韵味,足见此诗此画并非泛泛的咏竹之作,而是寄寓着兄弟温情与生命喜悦的特殊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哲理诗。诗的前两句描述竹子展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同时表明新生力量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老一辈给予的积极扶持,字里行间流露出后辈对长辈扶持的感恩之情。后两句则着眼于未来进行展望,生动地体现出新生力量将会愈发强大的美好愿景。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讲新和老的关系,很有道理。新竹因为生命力强,总会长得比旧竹高,后来居上,这是自然规律。但新竹毕竟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就需要老竹帮忙,给它支持和照顾,这样新竹才能更快长大。这几句简单直白的诗,其实说出了生活中很实在的道理:年轻人总有一天会比长辈更出色,因为只有不断有新的力量出现,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但年轻人的成长,也离不开长辈的帮助和照顾,两者是互相需要的。最后两句是对未来新竹的期待,也是美好的祝福。今年长了新竹,明年还会有更多新竹,越长越多,它们肯定能长得又高又壮,围绕着凤池生长。诗人用新竹比喻刚出生的孩子,希望他们能超过长辈,有出息,甚至像“老干”一样成就大事。这样的结尾虽然有点世俗,但正好符合为新生儿题画的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情真意切,寓意深长,富有哲理他借用新竹和老干这一自然常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们师生之间的深情厚意,自然而然地揭示了后辈的成长只有依靠前辈的扶持但又必须在前辈的基础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深刻意旨。郑板桥本身的成长就实践了这种思想,他确实堪称弘扬师志的典范。

不详华中理工大学副教授朱玉泉《教育至尊·中华教育经典·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下一篇:清·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