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邻四明":天台山邻近四明山,
# 四明:《宁波府志》:四明山,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为郡之镇山,由天台发脉向东北行一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峰,周围八百余里,绵亘于宁之奉化、慈溪、鄞县,绍之余姚、上虞、嵊县,台之宁海诸境。上有方石,四面有穴如窗,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天台:天台山。为道教名山,山下有桐柏观。在今浙江天台。
"华顶高百越":华丽清秀的山顶是百越国的最高峰。
# 华顶: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乃天台山第八重最高处,可观日月之出没,东望大海,弥漫无际。
"门标赤城霞":赤城山红霞般的崖石迎入朱门,
# 赤城:《太平寰宇记》: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六里。孙绰《天台山赋》:“赤城霞起以建标。”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铭序》曰:往天台山,当由赤城为道径。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石色皆赤,状似云霞。《天台山图》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门也。建标,立物以为表识也。”
"楼栖沧岛月":沧岛的明月喜欢栖息的山上的高楼。
# 沧岛:即海岛。
"凭高登远览":登高望远,
"直下见溟渤":一直可以看到苍茫溟渤的大海。
# 溟渤:泛指大海。溟,渤海也,见七卷注。
"云垂大鹏翻":天空中云彩如同大鹏的翅膀一样翻腾,
"波动巨鳌没":苍海里巨大的鲸鱼随波逐浪。
"风潮争汹涌":巨浪追逐着旋风,汹涌澎湃,
"神怪何翕忽":神仙和妖怪如电闪一样快速往来。
# 翕忽:迅疾貌。
"观奇迹无倪":看到这奇异的景色,却找不到神仙的踪迹,
# 无倪:无边无际。倪,分也,际也。俱见一卷注。
"好道心不歇":学道的心思难以平静。
"攀条摘朱实":攀缘着树枝,采摘下通红的果实,
# 朱实:刘琨诗:“朱实陨劲气。”
"服药炼金骨":烧起火热的丹炉炼出丹药,以脱胎换金骨。
"安得生羽毛":如何才能身长羽毛,
# 羽毛:王逸《楚辞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千春卧蓬阙":千秋万代,在蓬莱仙岛逍遥自在呢?
# 蓬阙: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王勃诗,“芝廛光分野,蓬阙感规模。”蓬:蓬莱。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天台山雄伟高耸的地理位置与超凡脱俗景致,如“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等句;并以夸张之笔勾勒出天台山周边云垂鹏翻、波涌鳌没等自然奇观;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修道生活的憧憬,渴望超脱尘世、永居仙境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对偶:“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天台”对“华顶”,“邻”对“高”,“四明”对“百越”,“门标”对“楼栖”,“赤城霞”对“沧岛月”,对仗工整,从不同角度描绘天台山的地理位置与独特景致。
3. 分段赏析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两句点明地理位置,天台山邻近四明山,其华顶峰比百越之地的山都要高,突出天台山之雄伟。“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描绘天台山的独特景致,赤城山的云霞如门之标志,楼阁似栖息于沧岛之月,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写诗人登高远眺,能径直看到大海,展现视野之开阔。“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浓云下大鹏翻动、波涛中巨鳌隐没的壮观奇幻之景,增强画面的震撼力。“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进一步渲染自然奇观,风潮汹涌,神怪出没迅速,凸显景象的神秘莫测。“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由观景引发内心感慨,诗人见奇景无边,对求道之心愈发坚定。“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表明诗人渴望通过攀枝摘果实、服用丹药来修炼仙骨,表达对修道的实际行动向往。“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以想象自己生出羽毛,能千年永卧蓬莱仙阙作结,抒发超脱尘世、永居仙境的强烈愿望。
# 宋之问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全法其语。
明梅鼎祚《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 严云:“观奇”二句,是诗中参禅诀。
不详伊豫松山、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
下一篇:唐·秦韬玉《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