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tái
xiǎo
wà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tiān
tái
lín
míng
huá
dǐng
gāo
bǎi
yuè
mén
biāo
chì
chéng
xiá
lóu
cāng
dǎo
yuè
píng
gāo
dēng
yuǎn
lǎn
zhí
xià
jiàn
míng
yún
chuí
péng
fān
dòng
áo
fēng
cháo
zhēng
xiōng
yǒng
shén
guài
guān
hǎo
dào
xīn
xiē
pān
tiáo
zhāi
zhū
shí
yào
liàn
jīn
ān
shēng
máo
qiān
chūn
péng
què

译文

天台山邻近四明山,华丽清秀的山顶是百越国的最高峰。赤城山红霞般的崖石迎入朱门,沧岛的明月喜欢栖息的山上的高楼。登高望远,一直可以看到苍茫溟渤的大海。天空中云彩如同大鹏的翅膀一样翻腾,苍海里巨大的鲸鱼随波逐浪。巨浪追逐着旋风,汹涌澎湃,神仙和妖怪如电闪一样快速往来。看到这奇异的景色,却找不到神仙的踪迹,学道的心思难以平静。攀缘着树枝,采摘下通红的果实,烧起火热的丹炉炼出丹药,以脱胎换金骨。如何才能身长羽毛,千秋万代,在蓬莱仙岛逍遥自在呢?

逐句剖析

"天台邻四明":天台山邻近四明山,

# 四明:《宁波府志》:四明山,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为郡之镇山,由天台发脉向东北行一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峰,周围八百余里,绵亘于宁之奉化、慈溪、鄞县,绍之余姚、上虞、嵊县,台之宁海诸境。上有方石,四面有穴如窗,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天台:天台山。为道教名山,山下有桐柏观。在今浙江天台。

"华顶高百越":华丽清秀的山顶是百越国的最高峰。

# 华顶: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乃天台山第八重最高处,可观日月之出没,东望大海,弥漫无际。

"门标赤城霞":赤城山红霞般的崖石迎入朱门,

# 赤城:《太平寰宇记》: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六里。孙绰《天台山赋》:“赤城霞起以建标。”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铭序》曰:往天台山,当由赤城为道径。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石色皆赤,状似云霞。《天台山图》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门也。建标,立物以为表识也。”

"楼栖沧岛月":沧岛的明月喜欢栖息的山上的高楼。

# 沧岛:即海岛。

"凭高登远览":登高望远,

"直下见溟渤":一直可以看到苍茫溟渤的大海。

# 溟渤:泛指大海。溟,渤海也,见七卷注。

"云垂大鹏翻":天空中云彩如同大鹏的翅膀一样翻腾,

"波动巨鳌没":苍海里巨大的鲸鱼随波逐浪。

"风潮争汹涌":巨浪追逐着旋风,汹涌澎湃,

"神怪何翕忽":神仙和妖怪如电闪一样快速往来。

# 翕忽:迅疾貌。

"观奇迹无倪":看到这奇异的景色,却找不到神仙的踪迹,

# 无倪:无边无际。倪,分也,际也。俱见一卷注。

"好道心不歇":学道的心思难以平静。

"攀条摘朱实":攀缘着树枝,采摘下通红的果实,

# 朱实:刘琨诗:“朱实陨劲气。”

"服药炼金骨":烧起火热的丹炉炼出丹药,以脱胎换金骨。

"安得生羽毛":如何才能身长羽毛,

# 羽毛:王逸《楚辞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千春卧蓬阙":千秋万代,在蓬莱仙岛逍遥自在呢?

# 蓬阙: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王勃诗,“芝廛光分野,蓬阙感规模。”蓬:蓬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台晓望》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诗中描绘天台山毗邻四明、华顶高耸,山门有赤城霞为标,楼阁似栖于沧岛之月边。诗人登高俯瞰,见溟渤壮阔,想象大鹏、巨鳌出没,展现风潮汹涌、神怪变幻之景。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营造奇幻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台晓望》是李白赐金还山后,与杜甫、高适分手,前往四明山镜湖探望老友贺知章时所作。期间,李白登临浙江天台山的主峰华顶山,此山海拔1098米,状如莲花花心,四周群山环绕形似花瓢,景色壮美。李白被眼前之景触动,以景托情,挥毫写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天台山雄伟高耸的地理位置与超凡脱俗景致,如“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等句;并以夸张之笔勾勒出天台山周边云垂鹏翻、波涌鳌没等自然奇观;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修道生活的憧憬,渴望超脱尘世、永居仙境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对偶:“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天台”对“华顶”,“邻”对“高”,“四明”对“百越”,“门标”对“楼栖”,“赤城霞”对“沧岛月”,对仗工整,从不同角度描绘天台山的地理位置与独特景致。

3. 分段赏析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两句点明地理位置,天台山邻近四明山,其华顶峰比百越之地的山都要高,突出天台山之雄伟。“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描绘天台山的独特景致,赤城山的云霞如门之标志,楼阁似栖息于沧岛之月,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写诗人登高远眺,能径直看到大海,展现视野之开阔。“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浓云下大鹏翻动、波涛中巨鳌隐没的壮观奇幻之景,增强画面的震撼力。“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进一步渲染自然奇观,风潮汹涌,神怪出没迅速,凸显景象的神秘莫测。“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由观景引发内心感慨,诗人见奇景无边,对求道之心愈发坚定。“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表明诗人渴望通过攀枝摘果实、服用丹药来修炼仙骨,表达对修道的实际行动向往。“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以想象自己生出羽毛,能千年永卧蓬莱仙阙作结,抒发超脱尘世、永居仙境的强烈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宋之问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全法其语。

明梅鼎祚《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 严云:“观奇”二句,是诗中参禅诀。

不详伊豫松山、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

下一篇:唐·秦韬玉《燕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