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桥西一草堂":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
# 一:一作新。,万里桥:旧注:诸葛亮送费祎聘吴,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名。
"百花潭水即沧浪":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 沧浪:指汉水支流堂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风含翠篠娟娟净":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
# 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静:一作净。,篠:细小的竹子。篠:通“筱”。
"雨裛红蕖冉冉香":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 冉冉香:阵阵清香。,红蕖:粉红色的荷花。,裛:滋润。
"厚禄故人书断绝":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
#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恒饥稚子色凄凉":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 恒饥:长时间挨饿。
"欲填沟壑唯疏放":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
#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自笑狂夫老更狂":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生活题材的诗。诗歌描绘了杜甫在成都草堂的生活,前半部分展现了草堂周边风拂翠竹、雨润红荷的清幽美好之景;后半部分叙述了与有厚禄的故人书信断绝,孩子恒饥,自己生活贫困的状况。但诗人依然以疏狂的态度面对,通过对生活境遇的描写,表达了在困境中仍坚守自我、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通过描写微风中洁净的翠竹、细雨里飘香的红荷,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氛围,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景致的喜爱。对比:将前两联中优美宜人的自然之景,与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所描述的生活困境进行对比,一乐一忧,突出了诗人生活境遇的窘迫,以及在困境中依然旷达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运用地名对举,“万里桥”“百花潭”点明草堂位置,且“沧浪”借代清澈江水,“即”字传达出诗人对现有居住环境的知足,以景开篇,为“狂夫”形象出场铺垫闲适氛围。“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含”“裛”二字精准炼字,前者写出风的轻柔呵护,后者体现雨的润物无声,生动描绘出微风细雨中翠竹洁净、荷花飘香之景,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意境,展现诗人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感受。“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句法独特,采用“上二下五”式,将“厚禄”“恒饥”前置,突出生活困境。同时以“厚禄故人书断绝”的原因,引出“恒饥稚子色凄凉”的结果,运用举一反三手法,反映全家贫困状况。“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填沟壑”写出生活极度困苦,而“疏放”表明诗人即便面临饿死困境,仍坚守倔强态度,以乐观旷达面对生活磨难。“自笑狂夫老更狂”则通过自嘲,强化了“狂夫”在艰难处境中不羁且乐观的形象。
4. 作品点评
《狂夫》是杜甫诗作中的独特篇章。在文学价值上,它打破常规,巧妙融合了优美自然之景与潦倒困苦生活这两种极端情景,前半绘清幽美景,后半叙生活窘迫,却以“狂夫”疏放的形象将二者统一,形成独特且完整的意境。在写作特色上,炼字精妙,如“含”“裛”生动展现景物情态;句法多变,“上二下五”式突出困境。从文学地位看,此诗彰显杜甫在困境中坚守自我、旷达乐观的精神,体现其诗歌沉郁顿挫又不乏生活意趣的风格,为研究杜甫的精神世界和艺术造诣提供了重要素材。
# 杜少陵诗云:“风含翠筱娟娟静,雨浥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余首,求其郊野闲适如此者仅三篇。而此之第三篇后四句,亦未免叹贵交之绝,悯贫稚之饥。信矣和平之音难道,而喜起明良之音难值也。然格高律熟,意奇句妥,若造化生成。为此等诗者,非真积力久不能到也。学诗者以此为准,为“吴体”,拗字、变格,亦不可不知。
元方回《瀛奎律髓》
# 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有用之下腰者,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风含翠筱涓涓静,雨浥红蕖冉冉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窗宿露深濛濛湿,朱拱浮云细细轻”是也。声谐义合,句句带仙灵之气,真不可及矣。
明杨慎《升庵诗话》
# 清风崚节,固穷独立,比赋相参,不全讦露……“欲填沟壑惟疏放”二句,只自嘲,怨而不怒。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卢元昌曰:因草堂而兴感,诗成之后,用末句“狂夫”为题。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客中贫窭无聊之作,却说得极恬淡。……五、六,露意,公自以为已涉狂夫之言,故急以“自笑”煞住。而因以“狂夫”命题,浑然无乖角。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读末二句,见此老倔强犹昔。邵子湘云:《宾至》苍老,《狂夫》萧散,各是一种风格。
清杨伦《杜诗镜铨》
# 亦是宋派之先声,非杜之佳处。许印芳:前四句不恶;五句太激太露,后三句亦不免伧气。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李朝威《柳毅传》
下一篇: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