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译文
在慈恩塔下题名的地方,(我)是十七个人当中最年轻的那个。
逐句剖析
"慈恩塔下题名处":在慈恩塔下题名的地方,
"十七人中最少年":(我)是十七个人当中最年轻的那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句》是唐代白居易进士及第后所作的残句。前句以“慈恩塔下题名处”记录唐代新科进士雁塔题名的制度盛况,后句“十七人中最少年”凸显诗人年少登科的锐意豪情。此二句语言质朴而意气飞扬,既是白居易“兼济天下”理想的起点,也成为中国科举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诗意注脚,千百年来激励无数士人追求“金榜题名时”的人生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十七人中最少年”将诗人自己与同榜的其他十六位进士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年纪轻就取得进士功名的出众,强调了诗人的自豪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鲜明。
2. 分段赏析
“慈恩塔下题名处”,此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是慈恩塔下。在唐代,新科进士有在慈恩塔下题名的习俗,这是一种荣耀的象征。通过这一句,读者能了解到诗人所处的场景,为下一句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十七人中最少年”,承接上句,进一步说明在同榜的十七位新科进士当中,诗人是最年轻的。“最少年”三个字直接体现出诗人的自豪与喜悦,这种情感源于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他人努力追求的功名,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