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yùn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zhōu
zài
diào
tái
biān
shān
shí
lián
yǒu
jiā
jiē
yǎn
yìng
chù
chán
yuán
hǎo
shù
míng
yōu
niǎo
qíng
lóu
yān
cán
chūn
líng
zhōng
jiǔ
luò
huā
qián

译文

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逐句剖析

"州在钓台边":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

# 钓台:东汉严子陵钓鱼处,在睦州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七里濑。

"溪山实可怜":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

# 可怜:可爱。

"有家皆掩映":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

# 掩映:遮映衬托。

"无处不潺湲":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

# 潺湲:指流水。

"好树鸣幽鸟":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

"晴楼入野烟":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

# 楼:全诗校,一作峦。

"残春杜陵客":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

# 杜陵客:诗人自指。

"中酒落花前":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 中酒:醉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睦州四韵》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白描手法勾画睦州山水,首联总领全诗,介绍了睦州的地理位置并对睦州山水做出了评价。颔联、颈联通过掩映屋舍、潺湲溪水、幽鸟鸣树、晴楼野烟等意象,展现暮春时节的静谧风光。尾联诗人以“残春杜陵客”自况,于落花前独酌,暗含隐逸闲愁。全诗语言清丽,对仗工稳,体现了杜牧晚期诗风中自然明快的写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睦州四韵》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至宣宗大中二年(848年)间,杜牧时任睦州刺史。此前因受宰相李德裕排挤,他自请外放,辗转黄州、池州等地,最终谪居睦州这一偏远小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睦州山水为背景,描绘了暮春时节的静谧景致。首联“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点明地理环境,颔联、颈联通过掩映的屋舍、潺湲的溪水、幽鸟鸣树、野烟缭绕等意象,渲染出清幽闲适的意境。尾联“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诗人以“残春杜陵客”自喻,于落花前独酌,透出伤春之感,结合诗人外迁的经历,可见其内心苦闷,对仕途坎坷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全诗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人之情,同时表现了对仕途坎坷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好树鸣幽鸟”为动景,鸟儿在树上啼鸣,增添了画面的生机;“晴楼入野烟”为静景,晴日里楼阁笼罩在野烟中,呈现出静谧之态。动静结合,使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白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等,勾勒出睦州的地理位置以及山水环绕、人家错落的整体风貌,不加过多修饰,却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睦州景色的特点。

3. 分段赏析

《睦州四韵》首联“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开篇点明睦州的地理位置,在钓台旁边,接着直接抒发对这里溪山景色的赞美,“可怜”在古代有可爱之意,奠定了全诗对睦州景色喜爱的基调。​颔联“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从整体上描绘睦州的居住环境,家家户户都被山水掩映,溪流潺潺流淌于各处。这两句诗展现了睦州山水与人家和谐相融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美好。​颈联“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进一步细化景色描写,好树之上有幽鸟啼鸣,晴日的楼阁笼罩在野烟之中。“鸣幽鸟”的动态与“入野烟”的静态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朦胧的意境。​尾联“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笔锋一转,点明自己客居他乡的身份,在残春时节,于落花前借酒消愁。前面描绘的美好景色与此时诗人的惆怅心情形成对比,更突出了诗人作为游子的孤寂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睦州四韵》以简淡笔墨勾绘睦州山水,语言明净自然,意境清幽深远。诗中“残春”“落花”等意象含蓄传递时光感怀,尾联的自我形象与景致浑然相融,暗含隐逸之思。全诗对仗工稳而不失灵动,白描与虚实结合的手法凸显杜牧晚年诗风中的闲适超旷,堪称其山水诗中的清雅小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今已成套,然初出自佳。六句不自然。结得浅淡有情。冯舒:平平八句,不使才气。中二联俱是春暮,故落句好。何义门:溪山岂不佳?只韦、杜才地不堪,常置闲处耳。“残春”、“中酒”,比年事蹉跎,作用既微,笔力尤横。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十字四层意,进而益深,却不着迹。(评“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现代文学家钱钟书《钱钟书手稿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迂叟》

下一篇:唐·刘湾《云南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