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wèi
què
jiù
shāng
bīn
sǎn
xián
jiǔ
chūn
chū
shí
bèi
wéi
sǒu
jìn
méng
zuò
yǐn
rén
lěng
nuǎn
qíng
ān
shì
shì
fēi
xián
lùn
rèn
jiāo
qīn
yīng
shéng
guān
wài
ān
zhì
shū
dùn
zhì
shēn

译文

一旦辞去了朝廷的官职,成为了闲散之人,在这闲散之地闲居已经有八九年了。刚开始的时候被人看作是迂腐的老头,而最近却被人称呼为隐士。已经熟知了世俗间人情的冷暖,对于亲友间的是非闲论也任由他们去说。我应该在世俗的规矩和权谋之外,安置我这愚钝、不通世故的身躯。

逐句剖析

"一辞魏阙就商宾":一旦辞去了朝廷的官职,成为了闲散之人,

"散地闲居八九春":在这闲散之地闲居已经有八九年了。

"初时被目为迂叟":刚开始的时候被人看作是迂腐的老头,

"近日蒙呼作隐人":而最近却被人称呼为隐士。

"冷暖俗情谙世路":已经熟知了世俗间人情的冷暖,

"是非闲论任交亲":对于亲友间的是非闲论也任由他们去说。

"应须绳墨机关外":我应该在世俗的规矩和权谋之外,

"安置疏愚钝滞身":安置我这愚钝、不通世故的身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迂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诗人离开朝廷闲居多年,交代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经历。颔联叙述他人对自己称呼的变化,侧面反映出诗人生活状态和心境的逐渐转变。颈联发表对世俗人情和是非议论的看法,不再为外界的议论所左右。尾联表达自己追求在世俗规矩之外安置自我的志向。全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适应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迂叟》首联“一辞魏阙就商宾,散地闲居八九春”开门见山地叙述自己离开了朝廷,成为闲散之人,在闲散之地闲居已经有八九年的时间了。交代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经历,为整首诗奠定了闲居生活的基调。颔联“初时被目为迂叟,近日蒙呼作隐人”进一步描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被人看作是迂腐的老头,而最近却被人称为隐士。从他人的称呼变化中,侧面反映出诗人生活状态和心境的逐渐转变。颈联“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发表议论,表明自己已经熟悉了世俗间人情的冷暖,对于亲友间的是非闲论也听之任之。体现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和豁达的处世态度,不再为外界的议论所左右。尾联“应须绳墨机关外,安置疏愚钝滞身”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规划和态度,认为自己应该在世俗的规矩和权谋之外,安置自己这愚钝、不通世故的身躯,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隐逸,不愿被世俗束缚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遣悲怀三首》

下一篇:唐·杜牧《睦州四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