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bié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yǎn
qián
yíng
sòng
céng
xiū
xiāng
lún
shuǐ
liú
mén
wài
ruò
nán
běi
rén
jiān
yīng
miǎn
bié
chóu
qín
liù
yìn
guī
pān
yuè
shuāng
máo
zhí
qiū
guài
fēn
jīn
xián
lèi
shí
nián
gēng
diào
cāng
zhōu

译文

眼前的迎来送往还没有停止过,只见车马相接,就像流水一样不曾间断。假如门外没有这些通达南北的道路,人时世间应该就不会有分别的愁苦了吧。就像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样去上任,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就像潘岳一样已经生出了白发,却在这冷秋时分就要离开。不要怪我分别时含着眼泪说话,总是忍不住回忆起在滨水之地的那些一起耕种垂钓的快乐时光。

逐句剖析

"眼前迎送不曾休":眼前的迎来送往还没有停止过,

# 迎送:迎来送往。此处偏指“送”。

"相续轮蹄似水流":只见车马相接,就像流水一样不曾间断。

# 轮蹄:车轮与马蹄。代指车马。

"门外若无南北路":假如门外没有这些通达南北的道路,

"人间应免别离愁":人时世间应该就不会有分别的愁苦了吧。

"苏秦六印归何日":就像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样去上任,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 六印: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攻秦。

"潘岳双毛去值秋":就像潘岳一样已经生出了白发,却在这冷秋时分就要离开。

# 值:逢,恰逢。,去:离开。,双毛:指头发黑白二色相杂。,潘岳:西晋荥阳中牟人,字安仁。夙慧,有奇童之号。性轻躁趋利,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赵王司马伦执政,岳与伦亲信孙秀有宿怨,秀诬以谋反诛之。岳美姿仪,少时出门,常为妇人投果满车而归。善诗赋,诗与陆机并称。今存《潘黄门集》辑本。

"莫怪分襟衔泪语":不要怪我分别时含着眼泪说话,

# 衔泪:含着泪水。,分襟:犹离别,分袂。

"十年耕钓忆沧洲":总是忍不住回忆起在滨水之地的那些一起耕种垂钓的快乐时光。

# 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耕钓:相传商伊尹未仕时耕于莘野,周吕尚未仕时钓于渭水,后常以“耕钓”喻隐居不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别》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说是杜牧所作,一说是许浑所作。此诗首联以“轮蹄似水流”的流动意象,隐喻仕途奔波的永续与离别的不可抗拒;颔联通过假设“若无南北路”的乌托邦想象,解构现实离别之痛的必然性;颈联借苏秦献策未果、潘岳悲秋的典故,抒写壮志难酬与岁月蹉跎的双重困境;尾联“十年耕钓”将宦海倦意升华为对田园生活的精神皈依。全诗在送别框架中嵌套人生哲思,以精微的时空跳跃与历史镜像,完成对士大夫群体命运的诗性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杜牧空有壮志却难以实现,人生坎坷多舛,且聚少离多。在与友人分别之际,他这首诗是杜牧所作。借这首诗抒发内心复杂情感,既包含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有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了与友人送别的场景,借眼前迎送之人如水流般不断、门外南北路引发的对离别愁绪的思考,以及苏秦、潘岳的典故,写出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是一首写送别的七言律诗,借送别友人之事,表达了诗人在离情之外,怀才不遇的一腔悲愤抑郁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相续轮蹄似水流”,把轮蹄比作水流,生动形象地写出送别场景中人员往来的频繁以及时光的易逝。用典:“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借用苏秦和潘岳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和时光流逝的感慨。直抒胸臆:“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直接抒发分别时的不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内心复杂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两句是描写送别场景的起笔。一个“休”字写出了迎送之事的接连不断,“轮蹄似水流”运用比喻,将来来往往送行的车轮马蹄比作水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送别之事的频繁,暗示人生聚散无常,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流露出诗人对这种频繁离别的无奈。“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语。诗人在送别友人的感伤时刻,突发奇想,若门外没有通向南北的道路,人们就不用为了仕途等原因各奔东西,人间也就不会有离别之愁。此句通过想象与现实的对比,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离别之苦的厌恶,以及对能够摆脱这种因奔波而产生的离别的向往,也暗含了对仕途追逐带来的种种无奈的批判。“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这两句借用典故。诗人以苏秦自比,苏秦曾向秦献策却遭冷落,杜牧虽有出众政治才华,专门研究过孙子并写过策论咨文,但生不逢时,在仕途上步履维艰,不知何时能如苏秦得六国相印般功成名就。同时以潘岳双毛的典故,感叹时光流逝,自己渐渐苍老却壮志未酬,流露出深深的失落与惆怅。“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这两句回到送别现场。“衔泪语”直接点明分别时含泪倾诉的情景,一个“泪”字将离别的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年耕钓忆沧洲”表明诗人回忆起过去可能的隐居生活,虽有归隐之念,但又展现出即使壮志难酬,也仍心系国家的矛盾心理,进一步丰富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辩士》

下一篇:唐·柳宗元《行路难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