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士多毁訾":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大多喜欢诋毁他人,
# 毁訾:毁谤,挑剔。
"不闻谈己非":不曾听到他们谈论自己的过错。
"猛虎恣杀暴":凶猛的老虎肆意地进行杀戮暴行,
"未尝啮妻儿":但从来不会咬自己的妻子儿女。
"此理天所感":这种道理是上天所感化的吗,
# 感:一作惑。
"所感当问谁":若说是上天感化,应该去问谁呢?
# 感:一作惑。
"求食饲雏禽":鸟儿为了喂养雏鸟去寻找食物,
"吐出美言词":口中吐出美好的言辞。
"善哉君子人":善良美好的君子啊,
"扬光掩瑕玼":能够发扬自己的光明优点,掩盖自己的瑕疵。
# 瑕玼:美玉上的斑点。喻指过失或缺点。,扬光:发出光芒。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辩士多毁訾,不闻谈己非。”直接对辩士进行了批判。“多毁訾”生动地描绘出辩士喜欢诋毁他人的特点,他们凭借自己的口才,肆意地攻击别人。而“不闻谈己非”则突出了他们的自私和虚伪,只关注他人的过错,却从不反思自己。这两句诗简洁明了地勾勒出辩士的不良形象,为全诗奠定了批判的基调,让读者对辩士这类人产生反感。“猛虎恣杀暴,未尝啮妻儿。”以猛虎为喻,进一步批判辩士。猛虎是凶狠暴虐的象征,它会肆意地进行杀戮,但即便如此,它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妻儿。而辩士连猛虎都不如,他们对他人肆意诋毁,却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也不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一对比,更加凸显了辩士行为的恶劣,引发读者对这种行为的深思和批判。“此理天所感,所感当问谁。”是诗人的疑问和反思。“此理”指的是辩士这种不良行为的现象,诗人发出疑问,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上天感化所致吗?如果是,那又该去问谁呢?这两句诗强化了对辩士行为的质疑和批判,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解和无奈,引发读者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求食饲雏禽,吐出美言词。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描绘了美好的形象,与前面的辩士形成鲜明对比。鸟儿为了喂养雏鸟,会吐出美好的食物,象征着无私的奉献。君子则能够发扬自己的光明优点,掩盖自己的瑕疵,展现出高尚的品德。诗人通过赞美君子,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辩士的卑劣,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辩士的批判和对君子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