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三年谪":贾谊急于仕进被贬到长沙三年,
# 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去做官。
"班超万里侯":班超离家万里才封了个定远侯。
# 侯:名词作动词用,求封侯。,班超:东汉名将。子仲升,著名史家班固之弟。
"何如牵白犊":这怎能比得上牵着白牛犊的巢父,
"饮水对清流":饮水于清清的河流!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田园言怀》乃五言绝句。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爱国忠君,直言遭贬,32岁英年早逝。班超,东汉名将,平疆域功显著,封定远侯,晚年难归故里。诗借贾、班典故与尧让君位于巢父、许由典故对比,流露诗人晚年对仕途进退看法,体现其笑傲王侯、卑视卿相素怀,向往如古高士躬耕、凿井自饮、高居清流、乐享生死之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的前两句“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分别引用了西汉贾谊和东汉班超的典故。贾谊才华横溢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长沙,三年不得志;班超年轻时虽有“挟长风、破万里浪”的远大志向,晚年虽博得封侯,但却有家难回。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将古代仕途中两种典型的境遇进行对比,为后文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做铺垫。用典:后两句“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则运用了尧让君位于巢父和许由的典故。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巢父,巢父拒绝接受;尧把君位再让给许由,许由听后跑到颖水边洗耳,认为耳朵听到这个消息受到了玷污。此时,巢父正好牵牛饮水,巢父听说许由洗耳的原因后,认为洗耳的水受到污染,牛也不能喝,于是把牛牵到上游去饮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高士们不慕名利、归隐田园的高尚情操的赞赏。对比:诗中将贾谊和班超的命运与巢父和许由的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贾谊和班超虽在仕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前者悒郁而早夭,后者虽勉尽天年而仍不免遗恨;而巢父和许由却能远离尘世纷扰,躬耕自食,乐享田园之趣。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两句“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一写贾谊,一写班超,反衬鲜明。贾谊,西汉才人,见识高卓,文章辞赋超凡,却遭同列排挤,未得皇帝重用。班超,汉代名将,去家万里,投笔从戎,功盖一代,封定远侯。然垂暮之年,老病衰困,难归故里。贾、班一文一武,文惊世、武骇俗,可结局均不幸。末两句“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用尧让君位于巢父、许由典故。巢父拒君位,许由闻之洗耳,巢父牵牛饮上游,避污染。巢父、许由识透玄机,不入官场,不求功名,田园隐居,逍遥自得,此境界令人羡慕。这四句诗正反对比,李白终生从政,此时似醒悟。牵犊饮流是其想象之乐,虽想归隐,却无举动,因其积极用世。垂老之年欲投军,因病未能成行。
4. 作品点评
《田园言怀》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它以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李白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
# 诗意谓仕宦而不得志如贾谊一流,得志如班超一流、皆羁旅异方,不如巢许隐居独乐,安步田园之为善也。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