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qīng
yíng
zhào
shuǐ
yǎn
liǎn
xià
yáo
tái
xuě
liáo
xiāng
chūn
zhú
lái
ǒu
tóng
jiā
jiàn
wèi
dòng
láo
kāi
ruò
zài
qín
lóu
pàn
kān
wéi
nòng
méi

译文

梅花轻盈妩媚的姿态映照在溪水里,就好像仙女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地从瑶台上下来。梅花虽有些妒忌白雪,但在洁白无瑕上,姑且还可以让雪与自己相比,而对于艳丽的春光,却敢于超越它,绝不随顺于它之后。梅花偶然间与诗人相见,就好像是为了诗人的饮酒赏花而开放。若是长在秦楼边的话,简直能作弄玉的媒人了。

逐句剖析

"轻盈照溪水":梅花轻盈妩媚的姿态映照在溪水里,

"掩敛下瑶台":就好像仙女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地从瑶台上下来。

# 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掩敛: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样子。

"妒雪聊相比":梅花虽有些妒忌白雪,但在洁白无瑕上,姑且还可以让雪与自己相比,

# 聊:姑且。,妒:嫉妒。

"欺春不逐来":而对于艳丽的春光,却敢于超越它,绝不随顺于它之后。

# 逐:随着。,欺:超越。

"偶同佳客见":梅花偶然间与诗人相见,

# 佳客:指诗人。

"似为冻醪开":就好像是为了诗人的饮酒赏花而开放。

# 冻醪:冬天酿造,春天饮用的酒。

"若在秦楼畔":若是长在秦楼边的话,

# 若在秦楼畔:“若在”二句:秦楼、弄玉:《列仙传》记:“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吹箫作鸾凤之响,穆公文弄玉妻焉。日与楼上吹箫作风鸣,凤来止其屋,为作凤台。”

"堪为弄玉媒":简直能作弄玉的媒人了。

# 堪: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深绕梅花之美,细腻勾勒其绰约风姿。前六句,宛如画卷缓缓展,梅花之态跃然纸上。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赋予梅花更多情感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试想,若梅花生于秦楼之畔,其绝美之姿,定能成为弄玉与萧史的媒人,促成一段美好姻缘。此处,梅花之美,已不仅仅局限于其自然形态,更被赋予了促进人间美好情感的神秘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正值诗人四十岁之际,他遭遇了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与打压,仕途遭遇重大挫折。他被朝廷外放,远离京城,先后担任了黄州刺史之职,随后又辗转至池州、睦州等地任职。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他创作出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前六句,诗人犹如一位高超的画家,精心描绘着梅花的绰约风姿。那轻盈的身姿,在溪水的映照下更显柔美;那掩敛的神态,仿佛羞涩的仙子自瑶台翩然而下。梅花与雪相较,非但不逊色,反而更添几分傲骨,独自在寒风中绽放,不与群芳争春。春日里,当百花竞相开放时,梅花却坚守自己的节气,不为繁华所动。偶有佳客来访,梅花便悄然绽放,似乎在以自己的美丽为那难得的相聚增添一抹清香。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赋予梅花以更深的情感色彩。他设想,若梅花生长于秦楼之畔,其绝美之姿定能吸引无数目光,甚至可能成为促成美好姻缘的媒人,为世间增添一份浪漫与温馨。此处,梅花之美不仅局限于其外在形态,更被诗人赋予了促进人间美好情感的神秘力量。全诗紧扣梅花之美这一主题,生动塑造出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赏爱之情。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非常具有情韵与诗意。

2. 写作手法

比喻:“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中,诗人将梅花比作从瑶台下凡的仙女,赋予梅花超凡脱俗的气质,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拟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梅花与雪、春进行拟人化的对比,表现出梅花既与雪争洁又不与春花争艳的孤高品性。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梅花在溪水边轻盈照影、与雪争洁、不与春花争艳等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梅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用典:“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一句中,诗人借用了弄玉的典故。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擅长吹箫,后与萧史结为夫妻,一同升仙。这里诗人将梅花比作能为弄玉做媒的佳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美,并赋予其更多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对比:诗中通过梅花与雪、春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坚强和不畏严寒的品格。

3. 分段赏析

《梅》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花轻舞于溪畔,其身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溪水中,实景与倒影交相辉映,织就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绝美画卷。为了更深刻地展现梅花的轻盈之姿,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描绘成一群自瑶台轻盈飘落的仙子,她们翩翩起舞,曼妙身姿犹如惊鸿一瞥,游龙戏水,让人心驰神往,沉醉不已。“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梅花之美,竟让雪花心生嫉妒,然而雪花自知难以匹敌其风采;春天也因此自愧不如,不敢轻易展露其轻盈的脚步。这两句诗巧妙地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的绝世芳华,使其美丽动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当诗人有幸与佳客一同邂逅这片梅林时,他惊喜地发现,这绽放得如此绚烂的梅花,仿佛是为了冬日里精心酿造的醇酒而特意盛开。赏梅品酒,人生乐事也,诗人不禁遐想联翩,仿佛这梅花真的就是为了那一壶壶冻结的美酒而绽放,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最后两句“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假设梅花长在秦楼的旁边,它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美做弄玉的大媒人,而不会为他人所见笑的。这两句进一步突出梅花的美。

4. 作品点评

全诗自始至终紧扣梅花之美这一主题,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而完美的梅花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与“梅”、“雪”之间的关系一样,梅花与水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自然生态联系。如杜牧《梅》:“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现代浙江大学教授胡可先胡可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征夫》

下一篇:唐·李世民《望终南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