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东三峡时":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
# 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西看明月忆峨眉":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
# 沧海:此泛指江湖。
"与人万里长相随":长与人万里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
# 月华:即月光。,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
"此中忽见峨眉客":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 峨眉客:指蜀僧晏。
"峨眉山月还送君":如今,峨眉山月又将伴送您,
"风吹西到长安陌":随风西入长安。
"长安大道横九天":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
"峨眉山月照秦川":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 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此指长安。
"黄金狮子乘高座":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
# 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
"白玉麈尾谈重玄":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 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
"我似浮云殢吴越":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
# 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殢:滞留。
"君逢圣主游丹阙":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 丹阙:指皇宫。
"一振高名满帝都":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
# 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归时还弄峨眉月":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 归时:一作“归来”。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这属于送别诗,以蜀僧晏前往中京这一送别事件为核心展开创作,当时李白身处流放后的失意境遇,借由峨眉山月这一意象,为即将远行的好友详细指点帝都中王孙公子的偏好,以及唐王朝盛行的崇道思想风气。内容主题丰富而深沉,一方面,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故乡友人深切的怀恋之情;另一方面,也饱含着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思念。在全诗结构上,“峨眉山月”宛如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始终。从诗人自身对月的感知起笔,再由月关联到即将出行的僧人,之后又回归对月的描绘,整首诗行文流畅自然,如潺潺流水,侃侃而谈间动感强烈,毫无滞碍之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李白作为歌行体诗歌创作大家的卓越艺术水准,尽显其豪迈奔放又细腻深情的独特诗风。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歌以“峨眉山月”为核心意象,借月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与友人分别的情感。如“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将月作为情感寄托,月似乎也有情,陪伴友人西去长安,在景中融入了深深的不舍与牵挂。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眼前峨眉山月等实景的描写,又有对友人到长安后情景的想象,如“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想象蜀僧晏在长安高座讲经的情景,虚与实相互映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和空间。用典:“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运用了与佛教讲经相关的典故,既符合蜀僧晏的身份,也暗示了当时长安的佛教文化氛围,借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与期许,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线索:全诗以“峨眉山月”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从“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中自己对峨眉山月的回忆,到“峨眉山月还送君”中月送友人,再到想象友人在长安与月相关的情景,月将诗人、友人、故乡以及长安等元素紧密相连,使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六句“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彼时李白身处异地,向西遥望明月,脑海中浮现出蜀地的景象,借异地“看”蜀的视角,抒发对蜀地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委婉影射出自身的酸楚心境。短短两句,空间的纵横之感尽显,峨眉的秀丽险峻也清晰呈现,勾起李白对蜀地景色的回忆,复杂情感涌上心头。“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这两句聚焦异地之月,李白借月寄托情怀,由眼前故人触发诸多联想。同样的明月,却映照出不同的境遇,皆因心境的差异。李白借此表达,愿以自己的心境为蜀僧晏送行,陪伴他奔赴长安。“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描绘出两人相遇时的情景,他们默契十足,相谈甚欢,一同回忆往昔、畅谈当下,各有一番独特的心意。人生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过往种种皆已化作浮云,来去自在。这几句诗展现出李白潇洒超脱、浩然脱俗的气质,也暗含着他虽身处尘世,心却早已超脱世俗的深意。中间六句,“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李白想象着这轮承载着故乡情思的明月,会一路伴随蜀僧晏前往长安,它的光辉不仅洒落在江夏,还将照亮长安及周边的秦川大地,而当蜀僧晏回到蜀中,依然有峨眉月相伴。“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李白在此嘱咐友人,若能在京城凭借对重玄哲学的精妙阐释登上高座讲经,必定会受到极高的礼遇。这也是李白为临行好友指明当时帝都王孙公子的喜好,以及唐王朝尊崇道教的思想风气。最后四句,“我似浮云滞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李白感慨自己如浮云般漂泊,滞留吴越之地,而蜀僧晏却能遇到圣主,得以游历京城。虽二人心境截然不同,但李白在此展现出乐观向上、不甘向命运低头的豪情。“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待蜀僧晏功成名就之时,二人再一同回忆故乡峨眉的明月。
4. 作品点评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行文巧妙,起笔从诗人自身对月的独特感触出发,继而借月巧妙过渡至即将远行的僧人,最终笔触又落回到月,全诗一路铺陈,如江水滔滔,滔滔不绝,动感十足且毫无滞涩之感,将李白作为歌行大家的高超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 是歌当识其主伴变幻之法。题立峨眉作主,而以巴东三峡、沧海、黄鹤楼、长安陌、秦川、吴越伴之,帝都又是主中主:题用“月”作主,而以“风”、“云”作伴,“我”与“君”又是主中主。回环散见,映带生辉,与有月映千江之妙,非拟议所能学。巧如蚕,活如龙,回身作茧,嘘气成云,不由造得。
宋严羽《李太白诗集》
上一篇:唐·孙光宪《思帝乡·如何》
下一篇:唐·佚名《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