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饮君酒":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
#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问君何所之":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 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君言不得意":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 陲:边缘。,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归卧:隐居。
"但去莫复问":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
# 但:只。
"白云无尽时":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送友人归隐的情景,体现了王维笔下隐士的形象,其中隐约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中对于友人不得意的缘由只是一语带过,更凸显出人物的飘逸性情,营造出一种对俗世厌弃、对隐居生活向往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词浅情深、悠然不尽的意味。虽语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无尽的韵味。
2. 写作手法
象征:以“白云无尽时”象征归隐生活的旷远自在,既暗示友人归隐后如白云般闲适,也寄寓诗人对超脱尘世功利的向往,含蓄蕴藉。设问:“问君何所之?”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比喻:“白云无尽时”,这里将“白云”比作无尽的隐居时光或闲适自在的生活。友人要归隐南山,诗人以“白云无尽时”来暗示友人即将开启的隐居生活如同那悠悠白云般,没有尽头,充满了自在与闲适,也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一种理解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友人的宽慰之情,即尘世的烦恼终有尽时,而山中的白云却是无穷无尽,暗示友人可以在归隐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3. 分段赏析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此句起笔便展开叙事。诗人下马,邀友人共饮饯行之酒,“下马”“饮君酒”这一系列动作,生动且明确地点明了送别场景。紧接着一句“问君”,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行文流畅自然,将送别时的情景真切地展现出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友人作出回应,道出了归隐的缘由。一句“不得意”,将心中的抑郁与愤懑尽显无遗,从侧面反映出其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而友人的这种遭遇,也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共情,暗示着诗人对友人处境的理解与同情。“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此句在收束全诗之处蕴含着深刻的意味。诗人劝友人只管放心归隐,不必再去追问尘世的纷纷扰扰。“白云无尽”,一方面实写眼前所见的自然景象,白云悠悠,浩渺无垠;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象征着归隐之后自由自在、悠远闲适的生活。这一句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余韵悠长,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然。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细腻的笔触,将送别之情、对友人的理解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都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含蓄而深远的意境。
4. 作品点评
《送别》体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质,虽无浓墨重彩,却以平淡语言传递深厚情感。问答形式使诗意灵动,“白云无尽时”更以象征手法拓宽意境,将对友人的不舍、对归隐的态度融入自然意象,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是王维送别诗中含蓄蕴藉的作品之一。
# 蒋仲舒曰:第五句一拨便转,不知言外多少委婉。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慷慨寄托,尽末十字,蕴藉不觉。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无心用世之人。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语似平淡,却有无限感慨,藏而不露。
明《唐诗援》
# 周敬曰:淡然片语,悠悠自远。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种断以不说尽为妙。结得有多少妙味。
清《唐贤三昧集笺注》
# 开古短调要浑括有余味,此篇是定式。略作问答,同意隐现,兴味悠然不尽。
清《唐贤清雅集》
# 王翼云曰:此与太白七绝《山中问答》意调仿佛。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
# 白云无尽,足以自乐。勿言不得意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上一篇: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下一篇:唐·卢照邻《长安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