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雨红初散":杏花沾着雨珠,红晕刚刚散去,
"杨烟绿半消":杨柳如烟雾般的绿意,半已消散。
"日上金妆丽":太阳升起,万物像镀上金妆般明丽,
"风回绣带飘":清风回旋,如绣带般的柳条轻轻飘拂。
"含情听燕语":带着情意聆听燕子的呢喃,
"泫泪惜花娇":为怜惜娇美的花朵而悄悄落泪。
"流珰波影里":流动的玉饰映照在水波里,
"明月荡轻桡":皎洁的月光下,轻摇船桨泛游。
明代文学家
刘绘(1505~1573),明代文学家。字子素、汝素、少质,号嵩阳,汝宁府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行人,后改任户科给事中。因两次弹劾权臣夏言,被排挤出京城,出任重庆知府。其诗作格局宏大严整,然而缺乏深刻的情致意蕴;文章不刻意雕琢修饰,畅所欲言。钱谦益称其“文章雄健可喜,其诗才气奔腾,而风调未谐,多生狞兀之致”。著有《嵩阳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杏雨红初散,杨烟绿半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早春景色,点明时节特征。“杏雨”指杏花沾雨的景象,“红初散”写出雨后杏花花瓣初落、红晕渐散的情态;“杨烟”即杨柳如烟的绿雾,“绿半消”则表现晨雾渐散、柳色由朦胧转清晰的过程。两句以“红”“绿”色彩对比,勾勒出春日初霁的清新画面,为全诗奠定明媚而略带轻柔的基调。颔联“日上金妆丽,风回绣带飘”视角转向阳光下的景物与动态风致。“日上金妆丽”写太阳升起后,阳光如金色妆容般洒在景物上,“金妆丽”既写出阳光的明亮耀眼,又赋予景物华丽的美感;“风回绣带飘”则以“绣带”比喻风中飘动的柳条或花瓣,“风回”写出风的轻柔回旋,“飘”字传递出轻盈灵动的姿态,两句动静结合,展现出春日阳光下生机盎然的景象。颈联“含情听燕语,泫泪惜花娇”由景入情,刻画人物的细腻情感。“含情听燕语”中,“含情”赋予聆听者温柔的情态,“燕语”是春日生机的象征,暗含对美好时光的喜爱;“泫泪惜花娇”则通过“泫泪”的细节,写出因怜惜娇美花朵易逝而流露的伤感,“惜花娇”直白表达对美好事物短暂的叹惋,两句将人物情感融入景物,情景交融,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尾联“流珰波影里,明月荡轻桡”描绘月夜水边的清幽场景,收束全诗。“流珰波影里”中,“流珰”指水中流动的玉饰倒影或波光如珰,“波影里”营造出光影晃动的朦胧意境;“明月荡轻桡”写月光下轻舟摇荡,“明月”增添了夜色的皎洁,“荡轻桡”则以动作传递出悠然闲适的氛围。两句以静谧的月夜之景收尾,与开篇的白日春光呼应,既展现了春日不同时段的美景,又暗含着情感的沉淀,余韵悠长。
上一篇:明·唐顺之《岳王坟》
下一篇:明·高启《楚妃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