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nán
chūn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qīng
chūn
shí
huáng
niǎo
míng
xiē
tiān
shī
xiāng
jiāng
wài
lǎo
huá
xīn
fēi
qín
sài
yún
yǐng
zhì
chǔ
guān
yuè
shēn
shì
shū
làn
màn
tián
yuán
jiǔ
suì
yàn
suǒ
cóng
cháng
xiè
jīn
què

译文

青春能持续多长时间,春天黄鸟鸣个不停。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里,江湖游荡,白了头发。心却飞往秦塞云中,身影迟滞在楚关的月下。此身此世特别烂漫,田园也久已荒芜。眼看又到年终,应该何去何从?高唱长歌谢别金阙。

逐句剖析

"青春几何时":青春能持续多长时间,

"黄鸟鸣不歇":春天黄鸟鸣个不停。

# 黄鸟:亦名黎黄,其包黎黑而黄也。鸣则蚕生。韩子曰“以鸟鸣春”,若黄鸟之类,其善鸣者也。阴阳运作推侈,时至气动,不得不尔,故先王以候节令。

"天涯失乡路":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里,

# 失乡路:一作“失归路”。

"江外老华发":江湖游荡,白了头发。

# 华发:花白头发。

"心飞秦塞云":心却飞往秦塞云中,

# 秦塞:泛指古代秦地的关口。

"影滞楚关月":身影迟滞在楚关的月下。

# 楚关:泛指古代楚国的关隘,如昭关。

"身世殊烂漫":此身此世特别烂漫,

"田园久芜没":田园也久已荒芜。

"岁晏何所从":眼看又到年终,应该何去何从?

# 岁晏:年纪老了。

"长歌谢金阙":高唱长歌谢别金阙。

# 金阙:指朝廷。阙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物,泛指帝王住所。,谢:告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南春怀》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因身世坎坷而产生的归隐田园的渴望,展现出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又饱含深情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写于宝应二年(763年),63岁的李白寓居当涂养病。当涂山川秀丽,李白曾多次到此,常在春日纵情讴歌。但此时他已至暮年,青春不再,加之身世坎坷,故借诗抒发了青春易逝、故乡难回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属于怀乡、感怀题材。诗中先以“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感叹青春短暂,借黄鸟啼鸣营造出春日氛围;接着“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描述自己漂泊天涯、故乡难寻、白发渐生的境况;“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体现出心向故乡却身被阻滞的无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感慨身世坎坷,田园荒芜;最后“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表达了年事已高,欲远离朝廷、归隐山林的想法。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黄鸟啼鸣、秦塞云、楚关月等景象,抒发青春流逝、思乡、无奈等复杂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含蓄且富有韵味。象征:“金阙”象征朝廷,“长歌谢金阙”象征着诗人对官场的告别,为归隐做铺垫。对比:“心飞秦塞云”写诗人心向故乡,自由而充满渴望;“影滞楚关月”指出身影滞留楚地,孤独无奈。“心飞”与“影滞”对比,凸显诗人想归乡却不能的困境,尽显内心挣扎痛苦。衬托:正面衬托,“身世殊烂漫”表明诗人经历丰富却饱含艰辛无奈,“田园久芜没”描绘故乡田园荒芜。二者相衬,强化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失落,凸显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归隐渴望。

3. 分段赏析

开篇“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即发出对青春短暂的感慨,以不停啼鸣的黄鸟映衬时光的流逝,奠定了全诗感慨时光的基调。“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写出自己身处天涯,迷失了回乡之路,在漂泊中头发渐白,将漂泊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心飞”与“影滞”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虽心系故乡(秦塞),但身体却被滞留在楚地关隘,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回顾自己坎坷的身世,又想到家乡田园早已荒芜,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无奈与悲哀。“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岁末之际,诗人发出何去何从的疑问,最终决定以长歌告别朝廷,表达了归隐的决心

4. 作品点评

《江南春怀》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语言自然流畅又饱含深情。诗人巧妙地将青春、故乡、身世等主题交织在一起,情感真挚而强烈,既有对时光匆匆的惋惜,又有对故乡的深切眷恋,还有对官场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虽写愁绪却不失李白特有的豪放洒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引发读者对人生境遇和理想追求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嘲桃》

下一篇:唐·李白《姑孰十咏·丹阳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