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几何时":青春能持续多长时间,
"黄鸟鸣不歇":春天黄鸟鸣个不停。
# 黄鸟:亦名黎黄,其包黎黑而黄也。鸣则蚕生。韩子曰“以鸟鸣春”,若黄鸟之类,其善鸣者也。阴阳运作推侈,时至气动,不得不尔,故先王以候节令。
"天涯失乡路":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里,
# 失乡路:一作“失归路”。
"江外老华发":江湖游荡,白了头发。
# 华发:花白头发。
"心飞秦塞云":心却飞往秦塞云中,
# 秦塞:泛指古代秦地的关口。
"影滞楚关月":身影迟滞在楚关的月下。
# 楚关:泛指古代楚国的关隘,如昭关。
"身世殊烂漫":此身此世特别烂漫,
"田园久芜没":田园也久已荒芜。
"岁晏何所从":眼看又到年终,应该何去何从?
# 岁晏:年纪老了。
"长歌谢金阙":高唱长歌谢别金阙。
# 金阙:指朝廷。阙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物,泛指帝王住所。,谢:告辞。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属于怀乡、感怀题材。诗中先以“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感叹青春短暂,借黄鸟啼鸣营造出春日氛围;接着“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描述自己漂泊天涯、故乡难寻、白发渐生的境况;“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体现出心向故乡却身被阻滞的无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感慨身世坎坷,田园荒芜;最后“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表达了年事已高,欲远离朝廷、归隐山林的想法。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黄鸟啼鸣、秦塞云、楚关月等景象,抒发青春流逝、思乡、无奈等复杂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含蓄且富有韵味。象征:“金阙”象征朝廷,“长歌谢金阙”象征着诗人对官场的告别,为归隐做铺垫。对比:“心飞秦塞云”写诗人心向故乡,自由而充满渴望;“影滞楚关月”指出身影滞留楚地,孤独无奈。“心飞”与“影滞”对比,凸显诗人想归乡却不能的困境,尽显内心挣扎痛苦。衬托:正面衬托,“身世殊烂漫”表明诗人经历丰富却饱含艰辛无奈,“田园久芜没”描绘故乡田园荒芜。二者相衬,强化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失落,凸显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归隐渴望。
3. 分段赏析
开篇“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即发出对青春短暂的感慨,以不停啼鸣的黄鸟映衬时光的流逝,奠定了全诗感慨时光的基调。“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写出自己身处天涯,迷失了回乡之路,在漂泊中头发渐白,将漂泊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心飞”与“影滞”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虽心系故乡(秦塞),但身体却被滞留在楚地关隘,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回顾自己坎坷的身世,又想到家乡田园早已荒芜,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无奈与悲哀。“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岁末之际,诗人发出何去何从的疑问,最终决定以长歌告别朝廷,表达了归隐的决心
4. 作品点评
《江南春怀》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语言自然流畅又饱含深情。诗人巧妙地将青春、故乡、身世等主题交织在一起,情感真挚而强烈,既有对时光匆匆的惋惜,又有对故乡的深切眷恋,还有对官场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虽写愁绪却不失李白特有的豪放洒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引发读者对人生境遇和理想追求的共鸣。
上一篇:唐·李商隐《嘲桃》
下一篇:唐·李白《姑孰十咏·丹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