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i
èr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hǎi
wài
wén
gèng
jiǔ
zhōu
shēng
wèi
shēng
xiū
kōng
wén
chuán
xiāo
tuò
rén
bào
xiǎo
chóu
liù
jūn
tóng
zhù
dāng
shí
xiào
qiān
niú
wéi
tiān
jiā
yǒu
chóu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逐句剖析

"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

#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 休:完了,停止。,此生:今生。,未卜:一作“未决”。卜,预料。,他生:来生。

"空闻虎旅传宵柝":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

#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传:一作鸣,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无复鸡人报晓筹":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 筹:计时的用具。,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此日六军同驻马":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

# 此日六军同驻马:叙述马嵬坡事变。驻马:指马嵬坡禁军不肯前行请诛杨贵妃事。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 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以为他们可以永世相守,嗤笑天上牵牛、织女一年只能聚会一天。牵牛:织女牛郎。,当时七夕:当时七夕:指天宝十载(751)七月初七,是夕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密约世代为夫妇。当时:当年。

"如何四纪为天子":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

#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如何:为什么。

"不及卢家有莫愁":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不及:比不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马嵬(其二)》为唐代李商隐所作。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政治变故为题材,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将昔日宫廷的安逸与马嵬坡的狼狈相对照,“七夕笑牵牛”与“六军同驻马”形成强烈反差,深刻地讽刺了唐玄宗的昏庸无能。整首诗借史抒情,于叙事中蕴含着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用典精妙、讽喻深刻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马嵬(其二)》由李商隐创作。安史之乱爆发后,天宝十四年发生马嵬事变。李商隐身处晚唐,当时国势衰颓。这种社会环境使他对历史有更多批判意识,对政治有拯救的期望,对导致国家混乱的荒淫统治者充满痛恨。于是,他借咏叹马嵬事变,创作此诗以达到讽喻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讽刺诗。诗围绕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马嵬坡的悲剧展开,通过今昔场景对比,如宫廷与逃难、七夕誓言与六军驻马逼死贵妃等,讽刺了唐玄宗虽为天子却无力保全爱人,表达对这段历史的感慨与对统治者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将逃难途中军队打更声,与昔日宫中报晓情景对比,凸显唐玄宗境遇的巨大变化;“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把马嵬坡六军驻马逼死杨贵妃的现实,和曾经七夕与杨贵妃嘲笑牛郎织女不能长相厮守的场景对比,讽刺意味十足。反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以反问的形式,质问唐玄宗身为天子却不能保护杨贵妃,还不如普通人家能夫妻相守,增强了对唐玄宗的批判力度。用典:“海外徒闻更九州”化用了战国邹衍的“九州”之说,暗指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听闻海外仙山有其魂魄的传说,然而这些传说不过是徒然听闻,表达出一种无奈与虚幻感。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当时七夕笑牵牛”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当年在七夕时嘲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聚一次,而他们可以长相厮守的欢乐情景,与“此日六军同驻马”所展现的马嵬坡兵变时的凄凉、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昔日欢乐之景更衬出如今爱情破灭、生死相隔的悲哀。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中,“徒闻”二字点明方士海外寻觅杨妃的传说实属虚无。而“未卜”与“休”则强化了他生难以期许、此生已然终结的无奈之感。诗句夹叙夹议,自然引发读者对李杨爱情悲剧结局的思考。第二句“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空闻”与“无复”相互呼应。“虎旅传宵柝”的紧张与“鸡人报晓筹”的安逸形成昔安今危的鲜明对比,既展现出逃难时的动荡不安,又暗示玄宗对往日宫廷安逸生活的渴望已破灭,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第三句“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中,“此日”与“当时”逆挽对照,将马嵬坡事变的残酷现实与昔日七夕的甜蜜誓言相对比,深刻地揭示出玄宗的虚伪与自私,同时凸显出荒淫与离散之间的因果关联。第四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唐玄宗无法保住杨贵妃,与卢家能守护莫愁的情况进行反差呈现。以冷峻的诘问,有力地批判了唐玄宗的昏庸无能,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诗作中的经典。在价值上,它突破了唐人咏马嵬之变多为唐玄宗辩护的局限,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玄宗,具有独特的思想深度。写作特色上,运用对比、逆挽等手法,将不同场景、时间进行对照,如“此日”与“当时”,“天子”与“卢家”,增强了讽刺效果;且叙事中夹叙夹议,层层推进,使批判观点逐步深入。其历史地位颇高,展现了晚唐诗歌在借史抒情、针砭时弊方面的创作高度。亮点在于结尾的诘问,有力地强化了对玄宗昏庸无能的批判,引发读者深思,体现出李商隐诗歌精于用典、意蕴深长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下一篇: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