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qín
jùn
sōng
shù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qīng
qīng
shān
shàng
sōng
shù
jiàn
jīn
gèng
féng
jiàn
jūn
xīn
xiāng
xīn
xiàng
jūn
jūn
yīng
zhì
wèi
jūn
yán
gāo
qiě
xián
tíng
tíng
jiǒng
chū
yún
jiān

译文

山上青青的松柏,隔着几里不能相见,而今终于重逢。见不到你的时候,心中思念你,这颗心在你身上你应该知道的。为了你我修来高挑安闲的姿色,以独立的姿态在浮云中高耸出来。

逐句剖析

"青青山上松":山上青青的松柏,

"数里不见今更逢":隔着几里不能相见,而今终于重逢。

"不见君":见不到你的时候,

# 君:指松树。

"心相忆":心中思念你,

"此心向君君应识":这颗心在你身上你应该知道的。

# 识:记住。

"为君颜色高且闲":为了你我修来高挑安闲的姿色,

# 颜色:面容、姿色。

"亭亭迥出浮云间":以独立的姿态在浮云中高耸出来。

# 迥出:高耸貌;突出、超群。,亭亭:直立貌;独立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秦郡松树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松树为描写对象,主题是歌颂松树的坚贞品性,表达对松树的赞美。内容上,通过“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描绘松树生长环境,“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赋予松树拟人化的情感,似写松树对“君”的思念,“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则展现松树挺拔高洁的形象。写作手法上,运用拟人,将松树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和追求;语言通俗晓畅,却蕴含深厚情感。分段来看,开篇点出松树,中间写其情感,结尾突出其形象。作品评价方面,此诗构思独特有趣,借松树传达出真挚动人的情感,流露出诗人高雅情趣,蕴含着真爱能促人成长进步的思想,在王维诗作中别具一格,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歌行,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描绘了青青山上的松树,赋予松树以拟人化的情感,表现出松树为了与“君”相见努力生长,最终亭亭玉立地穿出浮云间的形象,借松树这一意象,歌颂了松树坚贞、挺拔、高洁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赞美之情,同时似乎还蕴含着真正的爱能敦促人进步和成长,进入更广博世界的思想。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将松树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如“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把松树描绘成思念“君”的形象,使松树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松树的独特情感。起兴:“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以山上松树开篇,引出后文对人的思念与情感表达。借松树数里不见却又重逢的经历,为下文抒发对人的思念之情营造氛围,起到引发情感的作用,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流畅。

3. 分段赏析

开篇“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描绘出在青山之上的松树,诗人先是许久不见,如今再次相逢,“青青山上”点明松树生长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也为下文对松树的赞美做铺垫。“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松树比作思念之人,赋予松树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松树仿佛对“君”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赋予松树的深情。“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此句着重刻画松树的形象,“高且闲”突出了松树的挺拔、高洁与闲适,“亭亭迥出浮云间”进一步强调松树的高大,它傲然挺立,高出浮云,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松树坚贞品性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自身高雅的情趣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4. 作品点评

《新秦郡松树歌》是王维诗歌中的特色之作,具有独特的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松树以人的情感,使松树形象生动鲜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托物言志,借松树表达对坚贞、高洁品性的赞美,含蓄深沉地传达出诗人的人生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荀鹤《春日山居寄友人》

下一篇:唐·韦庄《遣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