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客愁愁不醒":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
# 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眼见:眼见得。见:一作前。
"无赖春色到江亭":你这无赖的春色竟来到江亭。
# 江:指浣花溪。,无赖:谓春色恼人。
"即遣花开深造次":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
# 造次:匆忙,仓猝。,深:很,太。一作从。,开:一作飞。,遣:排遣。
"便觉莺语太丁宁":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 丁宁:再三嘱咐。,觉:一作教。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生活诗。描绘了诗人在成都草堂的生活场景,借春色的烂漫之景,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的愁闷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无赖春色到江亭”将春色赋予人的特性,说它像个不懂事的家伙来到江亭,生动地表现出春色不顾诗人愁绪贸然闯入的情景。以乐景衬哀情:诗中描绘了花开莺啼的美好春景,本是赏心悦目的乐景,但诗人正沉浸于客居愁思中,这美好的春色反而更衬托出他内心的烦恼忧愁,强化了愁绪的表达。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江亭春色、花开、莺啼等景象,将自己客居他乡的愁绪和对家国的思念融入其中,借景传达出内心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眼见客愁愁不醒”,“愁”字多次出现,强调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愁绪之深,“不醒”刻画出其沉浸在愁思中无法自拔的状态。次句,“无赖春色到江亭”,运用拟人,“无赖”一词将春色人格化,埋怨春色不懂人情,在自己愁闷时到来。末两句,进一步描绘春色的“肆意”,花开得匆忙,莺啼得频繁,看似在指责春色的轻率,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加倍地表达出诗人内心被春色撩拨起的愁闷与烦恼。
# 唐杨巨源《早春》诗云:“马蹄经历应须过,莺语丁宁已怪迟。”盖效杜子美所谓“莫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
# “眼见客愁”者,春色也。春色安得有眼?奇得可笑。“即遣”“便教”,俱着春色说:“花开”“莺语”,因客愁而娱弄之使醒:此春色之无赖也。
明王嗣奭《杜臆》
# 此因旅况无聊而发为恼春之词。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蒋云:骂春色。“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眼见客愁”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张蠙《吊万人冢》
下一篇:唐·杜甫《滟滪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