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
"得失寸心知":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作者皆殊列":历代作家都是不同的流派,
# 殊列:犹言不同的流派。殊,差别。
"名声岂浪垂":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随便地流传于后世。
# 浪垂:随便留传。浪,放纵,引申为随便的意思。
"骚人嗟不见":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
# 骚人:指《楚辞》的作者。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称《楚辞》这种诗体为骚体,其作者为骚人。
"汉道盛于斯":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 汉道盛于斯:是说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前辈飞腾入":前辈诗人如建安风骨般气势恢宏,
"余波绮丽为":后人却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 绮丽:华美。
"后贤兼旧列":后来的文人兼采前人经验,
# 列:一作制,一作利,一作例。
"历代各清规":各时代自有创作法则。
"法自儒家有":诗歌传统源自儒家,
"心从弱岁疲":而我自幼受家学熏陶,却常感才思疲乏。
# 弱岁:二十岁。
"永怀江左逸":我始终仰慕东晋诗人的飘逸风骨,
# 江左逸:指东晋、南朝时代的诗人如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等。
"多病邺中奇":却因多病困顿于邺城的奇崛诗风中。
# 邺中奇:指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王粲、刘桢等人。,病:一作谢。
"騄骥皆良马":江左、邺中的诗坛英才如千里马般杰出,
# 騄骥: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
"骐驎带好儿":如曹操父子般将诗学传承给子嗣。
# 骐驎: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带好儿:是说有的诗人还将诗学传给儿子,如曹操和儿子丕、植都是诗人。 “车轮”句:《庄子·天道》有一则寓言说:轮扁告诉齐桓公道:我斫木头做轮子,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要“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这我没法传给我的儿子。后人常用这典故来比喻艺术创作经验不易为人体会。
"车轮徒已斫":我虽如轮扁斫轮般技艺纯熟,
# 车轮徒已斫:“车轮”句:《庄子·天道》有一则寓言说:轮扁告诉齐桓公道:我斫木头做轮子,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要“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这我没法传给我的儿子。后人常用这典故来比喻艺术创作经验不易为人体会。
"堂构惜仍亏":却遗憾未能将衣钵传给子孙。
# 惜:一作肯。,构:这里指屋架。《书经·大诰》有个比喻:父亲做房屋,儿子连屋基都不肯筑,哪肯去树屋架?后人因以“堂构”这个词指子继父业。,堂:这里指屋基。
"漫作潜夫论":友人或赞我如王符著《潜夫论》般深刻,
# 漫:随便。
"虚传幼妇碑":或誉我如邯郸淳写《曹娥碑》般精妙,实则徒有虚名。
# 碑:一作词。
"缘情慰漂荡":我唯有以诗寄情慰藉漂泊,
# 缘情:这里即以“缘情”为赋诗的代语。
"抱疾屡迁移":抱病辗转于乱世。
"经济惭长策":惭愧自己无治国良策,
# 经济:经邦济世。
"飞栖假一枝":只能如倦鸟借枝暂栖。
# 假:借。
"尘沙傍蜂虿":蜀地尘沙中潜伏着毒虫,
# 虿:蝎子。
"江峡绕蛟螭":江峡间蛟龙出没,环境险恶。
# 蛟螭:古代传说中的龙类。
"萧瑟唐虞远":太平盛世(唐虞)已远去,
"联翩楚汉危":如今乱世(楚汉纷争)再临。
# 联翩:鸟并飞貌。楚汉之际,群雄并起,有如连翩飞鸟。
"圣朝兼盗贼":所谓“圣朝”盗贼横行,
# 盗贼:指安史余党及各地叛乱分子。,圣朝:指唐朝。
"异俗更喧卑":边远之地风俗野蛮喧嚣。
# 卑:低湿。,喧:喧哗。,异俗:指四川东部一带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人情风俗。
"郁郁星辰剑":军旗如星辰剑气直冲云霄,
# 星辰剑:言精气上冲星辰的宝剑。,郁郁:盛貌。
"苍苍云雨池":战云密布如阴云笼罩水池。
# 苍苍:盛貌。
"两都开幕府":长安、洛阳设幕府调兵,
# 两都: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军队出征,随地搭起帐幕办公,所以将军府也称幕府。
"万宇插军麾":天下军旗遮蔽天日。
# 军麾:军旗。,万宇:犹万方。
"南海残铜柱":南海马援所立铜柱已毁,
# 南海残铜柱:“南海”二句:东汉马援曾在交趾立铜柱以表汉界,其地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东北分茅岭。这时,南诏背唐与吐蕃联结,南部边界很不平静,所以用马援所立锕柱已残破为比。
"东风避月支":吐蕃侵扰如东风避月支(西域古国)。
# 月支:即月氏,汉西域国名,以喻吐蕃。当时,吐蕃多次入侵,唐朝时常屈辱让避。唐居吐蕃东,故云“东风”。
"音书恨乌鹊":音信渺茫怨乌鹊不灵,
# 音书恨乌鹊:古人迷信,认为乌鹊叫是有喜事。当人们希望收到亲人来信时,乌鹊恰巧叫了,而结果仍无信来,便转而恨乌鹊的无灵了。
"号怒怪熊罴":荒野熊罴怒吼更添悲凉。
# 号怒怪熊罴:这是写居处荒僻,时闻熊、罴(pí)的叫声,觉得讨厌
"稼穑分诗兴":务农分散了诗兴,
# 稼穑分诗兴:种谷叫做稼,收谷叫做穑。这是说因为要从事农作,分散了作诗的兴趣。
"柴荆学土宜":茅屋生活却让我学会入乡随俗。
# 柴荆学土宜:柴荆,茅屋。各地水土不同,人们各有所宜,叫做土宜。这是说旅居夔州,努力习惯它的水土。
"故山迷白阁":遥望故山白阁峰迷茫,
# 故山迷白阁:白阁在终南山上,下面就是镁陂。皇陂即皇子陂,在长安南。
"秋水隐黄陂":秋水倒映黄陂(长安名胜)难觅旧景。
# 黄:一作皇。,隐:一作忆。
"不敢要佳句":不敢奢求佳句,
"愁来赋别离":唯有在愁绪中写下离别之诗。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咏怀历史反思诗。这首诗通过回顾诗歌发展脉络、反思文学创作价值,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传承的敬畏、对自身抱负的感慨,以及对时代乱象的忧思。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诗多处用典,自然妥帖,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一句,运用《离骚》及汉代诗歌的典故,“骚人”指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者,其作品开创浪漫主义先河;汉代五言诗兴盛,成就斐然。杜甫借此典梳理诗歌发展脉络,既表达对前代诗人的敬仰,也暗示诗歌在传承中发展的规律。
3. 分段赏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诗的开头特别有分量:“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一上来就点明,文学创作是流传千古的大事,而其中的成败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最清楚。这就像我们做一件重要的事,外人可能只看结果,只有自己知道过程的艰辛。接着,他回顾了诗歌发展的历史:从《诗经》《楚辞》的作者们(“骚人嗟不见”),到汉代五言诗的兴盛(“汉道盛于斯”),再到魏晋时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前辈诗人如“飞腾入”般引领文坛,他们的余韵让后世诗歌充满绮丽风采(“馀波绮丽为”)。杜甫在这里其实是说,每个时代的诗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名声不会平白无故流传,都是靠真才实学打下的基础。“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杜甫认为,后世的诗人(包括他自己)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清新规范”。比如汉代学《诗经》,魏晋学汉诗,唐代又在这个基础上创新,这就是文学的“传帮带”。说到自己,他说“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从童年起就绞尽脑汁致力于创作。他特别仰慕两类诗人:一类是西晋的潘岳、陆机(“江左逸”),像良马“騄骥”一样才华横溢;另一类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邺中奇”),如“骐驎”带驹般引领诗坛。但他也感叹:自己虽然像“轮扁斫轮”(比喻技艺纯熟)一样精通创作,却无法像建造房屋(“堂构”)那样为国家做实事,就算写出《潜夫论》《曹娥碑》那样的好文章,也只能空传后世,对现实没啥用。这里能看出他的矛盾:既热爱文学,又遗憾不能治国安民。“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接着,他描绘了安史之乱后的乱世景象:“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世间充满像蜂蝎、蛟龙一样的恶人,社会离尧舜那样的太平盛世(“唐虞”)越来越远,反而像楚汉相争一样战乱不断(“联翩楚汉危”)。朝廷看似“圣朝”,实则盗贼横行;边疆地区风俗混乱,一片喧嚣卑下。“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长安、洛阳都被军阀设立幕府,全国到处插满军旗,藩镇割据的局面让他忧心忡忡。更惨的是,连汉代马援在南海立的铜柱(象征边疆稳固)都残破了,西边的月支(代指外敌)又不断入侵,真是内忧外患。
4. 作品点评
杜甫将对诗歌艺术传承发展的深刻思索,以及对自身毕生诗歌创作主旨的独到见解,熔铸于这首五言排律之中。全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工,一韵贯通始终,非但不显局促,反而在记事、议论、抒情之间流转自如,臻于化境。这般从容驾驭复杂形式的能力,恰是其诗歌造诣炉火纯青的绝佳佐证——既见技法之纯熟,更显思想之深邃,让形式与内容浑然一体。
# 此少陵论文章也。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鸟可以轻议哉!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 少陵故多变态,其诗存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拙句,有累句,后世别为家。持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其愈险愈老,正是此老独得处,故不足难之;独拙、累之句,我不能掩瑕,虽然,更千百世无能胜之者何?要曰无露句耳。其意何尝不自高自任?然其诗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曰:“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温然其辞,而隐然言外,何尝有所谓吾道主盟代兴哉?自少陵逗漏此趣,而大智大力者,发挥毕尽。
明王世懋《艺圃撷余》
# 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诗二百篇》备自有序,而此篇又一部《杜诗》之总序也。起来二句,乃一部《杜诗》所以胎孕者。“文章千古事”,便须有干古识力为之骨;而“得失寸心知”,则寸心具有千古。此乃文章家秘密藏,而千古立言之标准……自“经济惭长策”至“秋水忆皇陂”,皆叙其漂荡之实与其漂荡之故,……而“缘情慰漂荡”,乃后半篇之总括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诗体态(“前辈”二句下)。“懦家”疑“传家”,谓乃祖审吉也。“騄骤”、“斫轮”等语,皆承此联来(“法自”二句下)。诗源流,江左谓徐、庾、阴、何,邺下谓建安也(“永怀”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张{湝}曰:文章秘决,诗统源流,前半已道尽。曰“骚人”、曰“汉道”、曰“邺中”、曰“江左”,存诗家历代,各有体制可仿,后人兼采,原不宫过贬偏抑。公之所见甚大,所论甚正。太白则云:“向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自晋人以下,未免一概抹倒矣。此诗是二段格,前半论诗文,以“文章千古事”为纲领;后半叙境遇,以“缘情慰漂荡”为关键。前段结云:“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隐以千古事自期矣;后段结云:“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仍以慰漂荡自解矣。其段落之严整,脉理之精细如此。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此亦错对法,交叉中文气通利,文义分晰,所以为难;若故意强纽,便不合格。
不详不详《茧斋诗谈》
# 少陵《偶题》云:“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自汉魏至齐梁,千馀年间,文章升降,评骘尽此二语。其曰:“车轮徒已斫,堂构借仍亏。”伤己之无贤嗣也。“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慨时之无知音也,此为微词隽旨最多,读者当心知其意。
清《龙性堂诗话初集》黄生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识解可谓广大精微;“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则操觚秘要,觉陆机《文赋》为繁,昔元稹为甫志曰:“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鲁、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其推许诚不为过,要未及此二十字之包括也。甫他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与此参观而微会之,子美之能事,思过半矣。
不详不详《唐宋诗醇》
# “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刘须溪谓:即子美自道,良是。高、岑不足以当之。
清乔亿《剑溪说诗》
# 起二,立言心印,次二,总领派别。《骚》以该前,汉以统后。所包者广,皆“前辈”也。“飞腾”而“入”,兼有“千古”;“馀波绮丽”,到底不懈。此中“旧例”、“清规”,俱宜大费窥寻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首叙诗学,源流兼收,中自有区别,当与《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语参看。此叹诗学莫传(“漫作”二句下)。蒋弱六云:前半说文章,后半说境遇,皆“寸心知”者。前语少而意括,后语详而情绵,公一生心迹尽是矣。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下一篇:唐·白居易《送客之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