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熟山中归":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
# 白酒:即浊酒,非现今的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黄鸡啄黍秋正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 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呼童烹鸡酌白酒":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
# 烹:为烹饪技法的一种,是在煎或炸的基础上,烹上清汁入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技法。
"儿女嬉笑牵人衣":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 嬉笑:欢笑;戏乐。《魏书·崔光传》:“远存瞩眺,周见山河,因其所眄,增发嬉笑。”
"高歌取醉欲自慰":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 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游说万乘苦不早":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
# 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万乘: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游说: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著鞭跨马涉远道":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
# 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据《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会稽郡吴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读。其妻亦负担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买臣为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尽死。”
"余亦辞家西入秦":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 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仰天大笑出门去":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歌行体),也是一首纪行抒怀诗。诗中描绘了李白收到唐玄宗征召后,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的情景,以及自己即将奔赴长安的激动心情。开篇展现秋熟归家的欢快场景,接着通过家中饮酒、高歌起舞等画面,烘托喜悦氛围;随后借助典故和直白的表达,如“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达出对实现抱负的渴望与自信,抒发了诗人在得到入京机会时的极度欣喜以及豪迈自得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直接抒发了诗人得到征召后极度喜悦、自信与豪迈的心情,将其渴望施展才华、不甘平凡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兴:开篇“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描绘白酒新熟、黄鸡肥美的秋景,既点明时间和归家场景,又为后文抒发喜悦和壮志做铺垫,有起兴作用;同时,以眼前的丰收之景,暗示自己人生即将迎来“丰收”,即实现抱负的机会来临用典:“会稽愚妇轻买臣”,运用了朱买臣的典故。朱买臣早年贫困,遭妻子嫌弃而被离弃,后做了会稽太守。李白借此典故,以朱买臣自比,暗指自己也会像朱买臣一样有得志之时,同时表达对目光短浅之人的不屑。
3. 分段赏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从意象看,“白酒”“黄鸡”“黍”描绘出秋熟丰收之景,营造欢快氛围。语言质朴自然,点明时间与归家场景,为全诗奠定喜悦基调,同时起到起兴作用,暗示人生将迎来新机遇。“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运用细节描写,“呼童”“烹鸡”“酌白酒”一连串动作,展现诗人欢快心情;“儿女嬉笑牵人衣”生动刻画家庭的温馨欢乐,从侧面烘托诗人奉诏后的喜悦,使喜悦之情更具感染力。“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苦不早”直抒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急切心理,运用反衬手法,以这种急切反衬当下被征召的欢乐;“著鞭跨马”则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迫不及待想要奔赴长安,实现抱负的心情。“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运用典故,以朱买臣自比,将轻视自己的世俗之人比作“会稽愚妇”,既表达对世俗眼光的不屑,又暗示自己将如朱买臣般得志,展现出自信与得意,同时也隐含对某些人的指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通过神态描写,活画出诗人极度兴奋得意的模样;“岂是蓬蒿人”直抒胸臆,强烈表达出诗人对自身才华和未来的高度自信,将诗人踌躇满志、渴望施展抱负的形象展现得极为鲜明。
4. 作品点评
《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文学价值。在思想内容上,它记录了李白人生中获召入京这一关键节点,生动展现其渴望实现政治抱负的急切与喜悦,为研究李白生平及思想提供了重要素材。艺术上,叙事抒情巧妙融合,赋比兴手法并用,既有对生活场景的直接叙述,又有比兴暗示,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使诗歌内涵丰富。结构上,情感层层推进,跌宕起伏,从归家的欢快,到内心的急切、自信,直至最后情感的喷薄而出,极具感染力,充分彰显出李白豪放浪漫的诗歌风格。
# 刘云:草草一语,倾倒至尽。起四句,说得还山之乐,磊落不辛苦,而情实畅然,不可胜道。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杜自称“沉郁顿挫”,谓李“飞扬跋扈”,二语最善形容。后复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推许至矣。……宋人乃以好言妇人饮酒病之,则子美“耽酒须微禄”、“朝回日日典春衣”,不饮酒乎?“大妇同行小妇随”、“翠眉萦度曲”,不妇人乎?太白曰“下士大笑,如苍蝇声”,又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凡作此论者,皆太白千载前豫知其笑,而先自仰天者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结句以直致见风格,所谓词意俱尽,如截奔马。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淡淡有致。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下一篇:唐·李商隐《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