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ùn
zhōu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gōu
tíng
dōng
qiān
qiū
fàng
céng
zuò
nián
yóu
qīng
tái
绿
shuǐ
qiáo
biān
duō
jiǔ
lóu
nán
cháo
jiē
kuàng
lián
dōng
jìn
zuì
fēng
liú
yuè
míng
gèng
xiǎng
huán
zài
wén
chuī
chū
sài
chóu
xiè
tiǎo
shī
zhōng
jiā
chāi
chuán
shuǐ
jūn
chéng
gāo
tiě
wèng
héng
qiáng
liǔ
àn
zhū
lóu
duō
mèng
yún
huà
jiǎo
ài
piāo
jiāng
běi
diào
cháng
xiàng
yuè
zhōng
wén
yáng
zhōu
chén
shì
huí
shǒu
qiān
jīn
jiè
jūn

译文

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

逐句剖析

"句吴亭东千里秋":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

# 句吴亭:句,一作“向”。在丹阳县南面。

"放歌曾作昔年游":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

# 放歌:放声歌唱。

"青苔寺里无马迹":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

# 马:一作“鸟”。

"绿水桥边多酒楼":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

# 旷达: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可怜东晋最风流":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

# 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可怜:可爱,可羡慕。

"月明更想桓伊在":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

# 桓伊:东晋将领、名士,早年月下遇王懿之为他吹笛。

"一笛闻吹出塞愁":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

# 出塞:曲名,曲调哀愁。,一笛:指一支笛的声音。

"谢脁诗中佳丽地":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

# 谢脁:南朝齐文学家。

"夫差传里水犀军":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

# 水犀军:披水犀甲的水军,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

"城高铁瓮横强弩":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

# 铁瓮: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

"柳暗朱楼多梦云":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

# 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

"画角爱飘江北去":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

#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钓歌长向月中闻":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

# 钓歌:渔歌。渔人所唱的歌。

"扬州尘土试回首":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

# 尘土:指尘世;尘事。,扬州:今属江苏。

"不惜千金借与君":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

# 千金:极言钱财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润州二首》是唐代杜牧所著组诗。杜牧重游江南,于润州触景生情而作。诗中描绘了句吴亭的秋色、青苔寺与绿水桥的景象,还提及南朝、东晋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与用典相结合,如以“月明更想桓伊在”等句,借古人事迹抒发情感。在赏析中,能看到诗句既有对历史风流的追慕,又有对当下的感怀。此组诗诗意灵动多变,既展现了杜牧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也流露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惆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体现出杜牧诗歌明快又富有深意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润州二首》由唐代杜牧所作。杜牧重游江南来到润州,润州在东晋、南朝时是重镇和繁华都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杜牧在此触景生情,加之他自身仕途不得志,便借游览润州的所见所感,怀想此地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抒发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也是怀古咏史诗。诗中描绘了润州句吴亭的千里秋色、青苔寺的寂寥、绿水桥边的繁华,以及城高柳暗的景象。诗人借古事如谢朓笔下的佳丽地、夫差的水犀军,以及对东晋风流的追思,展现出对南朝、东晋历史文化的追慕。同时,借景与怀古抒发了自身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面对历史兴衰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提及“谢朓”“夫差”“桓伊”等历史人物和他们相关的事迹,借古人事迹来丰富诗歌内涵,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怀才不遇的情感。对比:把南朝的旷达、东晋的风流与自身所处的现实情境相对比,在古今对比中,凸显出世事无常和自己的无奈心境。

3. 分段赏析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千里秋”描绘出开阔宏大的秋景,营造出苍茫氛围。“放歌”与“昔年游”形成今昔对比,昔日的酣畅与如今旧地重游的感慨相互映衬,“秋”景又增添了愁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青苔”凸显寺的荒凉,“无马迹”强调人迹罕至;“绿水”“多酒楼”展现桥边的繁华热闹。诗人颠倒语序突出色彩,运用对比,生动展现润州的兴衰变迁,为后文思古做铺垫。“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诗人由景及人,联想到南朝、东晋士人。“皆旷达”“最风流”表面是对古人的赞美,实则感慨他们如过客般消逝,蕴含着物是人非的叹惋,借古抒怀。“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月明”点明时间,营造清冷氛围。由笛声联想到桓伊,运用想象,将历史与现实交融。“出塞愁”不仅指笛声的悲怨,更传达出诗人自身的哀愁,言有尽而意无穷。“谢朓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运用典故,借谢朓笔下的赞美和夫差的军队,展现润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引发读者对过往的联想。“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城高”“横强弩”写出城防的严密,“柳暗”“梦云”营造出朦胧氛围,暗示润州曾的繁华与历史沧桑。“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从听觉角度,“画角”声传向江北,“钓歌”在月中听闻,一刚一柔,描绘出润州独特的声响环境,增添了诗意。“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将润州与扬州对比,“不惜千金”强调润州更具魅力,委婉表达对润州的喜爱,也隐含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煜《病中感怀》

下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典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