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水急如箭":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
# 急:急湍奔流。,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
"巴船去若飞":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
"十月三千里":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
"郎行几岁归":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描绘夫妻离别的生活场景。此诗以巴女的口吻,通过对其与乘船东去经商的丈夫分别时情景的勾勒,巧用“水如箭、船若飞”与“郎几岁归”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巴女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深刻表达了夫妻间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以及女子对丈夫远行的担忧与牵挂,尽显人间质朴真挚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
3. 分段赏析
《巴女词》以巴女视角,呈现出一场夫妻离别的场景。诗的开篇,“水急如箭”“船去若飞”,这两个生动比喻,既精准勾勒出巴水湍急、小船疾驰的客观景象,又巧妙地映射出送别的巴女内心细微的情感波动。在巴女眼中,转瞬之间,丈夫乘坐的船只便如离弦之箭,消失在江水尽头,万千柔情蜜意还未来得及倾诉,离别却已骤然降临,这种瞬间的分离,让她难以承受。诗的后两句,直接深入巴女的内心世界。送别丈夫后,巴女泪流满面,痴痴伫立岸边,心中暗自思忖:“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短短十字,将她对丈夫的牵挂、对归期的迷茫,以及两人相隔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表露无遗。在当时,行商旅途艰险,交通不便,物质匮乏,许多旅人或客死他乡,或另组家庭,独守家中的商妇命运凄惨,与丈夫的离别往往如同生离死别。李白通过巴女的情感抒发,深刻揭示出这一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从创作风格来看,《巴女词》在题材和语言上与六朝民歌极为相似,形式质朴简洁,语言明快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却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巴女真挚淳朴的情感,生动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情感张力的离别图,尽显李白诗歌清新明快又饱含生活情趣的独特魅力。
4. 作品点评
《巴女词》是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借巴女与经商远行丈夫的离别场景,既展现夫妻眷恋牵挂,又揭示古代行商艰险及商妇悲惨命运,将个体情感与社会问题相连。开篇精妙比喻,以景衬情,后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深情。
上一篇:唐·薛逢《咏柳》
下一篇:唐·杜甫《黄河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