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动将星":天上星宿的将星动了,
# 将星:《隋书天文志》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
"汉上柳条青":汉家营地上的柳条青青。
# 汉上:一作“汉地”,汉江岸上。上:一作地。
"万里鸣刁斗":万里征途刁斗声声鸣响,
#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
"三军出井陉":三军将士迅速越过井陉。
# 井陉:古关名,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井隘北井隆山上。秦汉时为军事要地。,三军:军队的通称。
"忘身辞凤阙":辞别帝宫全忘了身家,
# 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
"报国取龙庭":立功报国定要夺取龙庭。
# 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
"岂学书生辈":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
# 书生:读书人。古时多指儒生。
"窗间老一经":终老窗前死啃一经。
# 一经:一种经书。汉代任命在学术上能够专通一经的人为博士,从事教授生徒的工作。,老:一作住。一作著。,间:一作中。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边塞诗。诗中描绘了赵都督奉命出征,军队行军途中声势浩大的场景,以“天官动将星”暗示出征,“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展现行军威武。同时刻画了赵都督忘身辞朝、立志报国的决心,借“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体现其壮志,又通过与书生对比,凸显其投笔从戎的豪迈。全诗表达了对赵都督英勇赴边、建功报国的赞美与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天官动将星”运用了将星的典故,古人认为天上的将星移动预示着有将领出征,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暗示赵都督此次出征是顺应天命。对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将赵都督奔赴边疆、保家卫国的行为与书生只在窗下钻研经书到老的情景进行对比,突出赵都督投笔从戎、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3. 分段赏析
“天官动将星”:运用将星的典故,以天上将星移动暗示赵都督出征,既增添神秘色彩,又拓宽诗歌意境,让读者联想到出征时繁星满天的画面。“汉上柳条青”:“柳”字一语双关,既点明出征时节为春天,又暗指折柳送别的场景,含蓄地传达出惜别之情。“万里鸣刁斗”:“万里”强调距离遥远,“鸣”突出听觉感受,生动展现行军途中军声震天的浩大场面,侧面烘托出军队的威武气势。“三军出井陉”:“出”字明确进军方位路线,与首句“动将星”呼应,简洁有力地描绘出赵都督率领三军奔赴边陲的画面。“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互文手法,体现赵都督无论离开宫廷还是奔赴战场,都一心“忘身”“报国”,展现其坚定的爱国之志。“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通过对比,以反问强调不应像书生般只在窗前钻研经书到老,既表达对赵都督的赞扬,也委婉吐露诗人自身济世报国的心愿。
4. 作品点评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是王维的佳作,在文学史上颇具价值。此诗巧妙运用用典、对比、对偶等手法,如“天官动将星”的典故增添神秘氛围,“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的对比凸显豪情。全诗格调昂扬,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凄楚风格,通过对赵都督出征的描写,展现出军队威武气势与赵都督的报国决心,也借此抒发了青年王维自身济世报国的志向。其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和雄浑壮阔的意境营造,为研究唐代士人精神风貌和王维早期创作风格提供了重要素材。
# 一鼓作气,雄劲无前(“忘身”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许印芳……按:前四句笔力雄大,右丞五律,每有此等篇什,如《送赵都督赴代州》。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下一篇:唐·王维《叹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