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多仙山":蜀国有很多仙山,
"峨眉邈难匹":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 邈:渺茫绵远。
"周流试登览":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
# 周流:周游。
"绝怪安可悉":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 悉:一一穷究。一作“息”。,绝怪:绝特怪异。
"青冥倚天开":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
# 开:一作“关”。,青冥:青而暗昧的样子。原指青天,此指青峰。
"彩错疑画出":色彩斑斓如同出自画中。
"泠然紫霞赏":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
# 泠然:轻举貌。《文选·江淹〈杂体诗〉》:“冷然空中赏。”紫霞:多指仙人居处。
"果得锦囊术":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 锦囊术:成仙之术。《汉武内传》载:汉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传授的仙经放在紫锦囊中。
"云间吟琼箫":我在云间吹奏玉箫,
# 琼箫:即玉箫,箫的美称。
"石上弄宝瑟":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平生有微尚":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
# 微尚:微小的愿望,指学道求仙之愿。
"欢笑自此毕":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烟容如在颜":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
# 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
"尘累忽相失":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 尘累:尘世的牵累。
"倘逢骑羊子":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
# 骑羊子:指仙人葛由。《列仙传》卷上:“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
"携手凌白日":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开篇写未到峨眉前对峨眉山的向往,接着描绘峨眉山“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的奇绝景色,在探幽访胜中抒发诗人好道求仙的不羁性格,展现峨眉山远绝尘嚣之境。全诗通过登峨眉山的经历与感受,表达对仙界的向往,同时借寻仙访道的主题,体现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精神追求,将山水之美与精神向往巧妙融合。
2. 分段赏析
《登峨眉山》以十六句分四段展开: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以夸张手法奠定峨眉山在蜀地的崇高地位,“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既点明登山动机,又以疑问句式暗示峨眉胜景的幽奇难尽;第二段“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以“开”字展现山势的磅礴,“彩错”则勾勒出云霞草木的斑斓色彩,虚实结合中融入“泠然紫霞赏”的游仙体验,暗喻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探寻;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以“吟”“弄”二字活化出超脱尘世的愉悦,“平生有微尚”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不慕荣利的精神追求;末段“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以“佛光奇景”象征心灵净化,“倘逢骑羊子”借用葛由传说,将寻仙访道的想象推向高潮,“携手凌白日”的终极幻想既是对仙界的向往,更是对纯真善美境界的诗意追求。全诗层层递进,将山水之美与精神超越融为一体,展现了李白早期诗歌浪漫主义风格与入世情怀的交织。
3. 作品点评
《登峨眉山》作为李白青年时期的五言古诗代表作,以其奇幻想象与结构严整展现了盛唐游仙诗的独特魅力。诗中“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以简练笔调勾勒峨眉雄奇,“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则将自然景观与游仙体验融合,虚实相生间彰显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全诗四段一十六句,采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首句平声振音的结构设计,既符合古体诗的韵律美,又以“骑羊子”的传说为依托,将寻仙访道升华为对纯真善美境界的追求。尽管李白彼时心怀济世之志,但峨眉奇景与“佛光”意象的结合,仍为其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现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文华《诗酒李太白》
上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田子方》
下一篇: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