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n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xióng
xióng
yóu
wèi
fēn
gōng
chéng
shā
jiàng
fēn
fēn
qín
bīng
wéi
hán
dān
wèi
wáng
jiù
píng
yuán
jūn
gōng
wèi
yíng
tíng
zhí
pèi
gōng
xià
hài
wéi
dāo
rén
yíng
nǎi
mén
bào
guān
zhě
fēi
dàn
kāng
kǎi
xiàn
liáng
móu
jiān
jiāng
shēn
mìng
chóu
xiàng
fēng
wěn
jǐng
sòng
gōng
shí
lǎo
wēng
suǒ
qiú

译文

战国七雄的胜负不可知,攻城杀将纷乱甚多。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逐句剖析

"七雄雄雌犹未分":战国七雄的胜负不可知,

# 雄雌:即胜负。,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一作“七国”。

"攻城杀将何纷纷":攻城杀将纷乱甚多。

# 纷纷:纷乱。

"秦兵益围邯郸急":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

# 秦兵益围邯郸急:“秦兵”二句:秦军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乘胜包围邯郸。平原君夫妇多次写信向魏国及信陵君求救。魏王畏惧秦国,虽命晋鄙领兵十万驻扎于邺,但是仅仅观望,不敢出兵相救。信陵君屡次劝谏魏王,魏王均不听。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

"魏王不救平原君":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 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魏王:指魏安釐王。

"公子为嬴停驷马":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

#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子。,嬴: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王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

"执辔愈恭意愈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

# 执辔:驾车。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载魏有隐士名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亥为屠肆鼓刀人":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

# 鼓刀:操刀。鼓,挥舞。,屠肆:屠宰铺。肆,旧时指铺子,商店。,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后助信陵君救赵。

"嬴乃夷门抱关者":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

# 抱关者:守门小吏。

"非但慷慨献良谋":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

# 非但慷慨献良谋: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信陵君于魏王宠姬如姬有恩,侯嬴于是为信陵君献计,请如姬帮忙从魏王卧室中偷出兵符,准备夺晋鄙之军救赵却秦。如姬果然窃得兵符。公子行前,侯嬴又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使合了兵符,但是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向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于是让他的朋友大力士朱亥和公子一起去,准备在晋鄙不听时击杀他。侯嬴又对公子说:“我年老了,不能跟随公子。等公子到达晋鄙军时,我将自刭以谢公子。”公子至邺,假称魏王派自己来代替晋鄙。晋鄙果然怀疑,朱亥遂以大铁椎击杀晋鄙。公子统帅晋鄙军,进击秦军,秦军解邯郸之围而去。良:一作奇。

"意气兼将身命酬":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

"向风刎颈送公子":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

# 向风刎颈送公子:“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然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慷慨任侠。《晋书·段灼传》:“七十老翁,复何所求哉。颈:一作头。

"七十老翁何所求":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夷门歌》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歌开篇描绘战国七雄纷争,秦兵围攻邯郸,魏王拒绝救援平原君的紧张局势。接着叙述信陵君为求侯嬴良策,停驷马、执辔恭请,展现其礼贤下士。侯嬴身为夷门守门人,朱亥乃屠肆屠夫,二人不仅为信陵君献上良谋,更以生命相酬,侯嬴甚至刎颈相送。整首诗通过讲述这一历史故事,赞美了信陵君的贤德以及侯嬴、朱亥的侠义,体现出诗人对重义轻生精神的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维创作《夷门歌》时,选取了《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经典历史故事作为题材。彼时,王维正值早年,怀揣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远大抱负。王维在创作过程中,并未完全照搬原故事,而是大胆进行改动与巧妙剪裁。他以诗歌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故事高度浓缩,使其成为一首微型叙事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整首诗围绕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历史典故展开,借古喻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对古人品德和行为的赞美,引发读者对侠义精神和贤德品质的思考。烘托:“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描绘出紧张危急的局势,烘托出信陵君救赵的艰难与紧迫性,同时也突出了侯嬴、朱亥相助的重要意义和非凡勇气。细节描写:“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通过对信陵君停马执辔这一细节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他礼贤下士的谦逊态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为故事搭建起宏大的历史舞台。“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勾勒出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的混乱局势,一个“何纷纷”生动描绘出天下大乱、战事频仍的景象,尽显笔力雄健。“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则迅速将焦点聚焦到“窃符救赵”这一事件上。“益急”二字,把赵国面临的危急形势渲染得淋漓尽致,而“不救”二字,又与赵国的急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赵国孤立无援的绝望处境,为故事发展埋下紧张伏笔。中间四句,视角一转,写信陵君礼贤下士,着重刻画其对侯嬴的敬重。“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诗中省略了诸多信陵君礼遇侯嬴的繁琐情节,独独抓住“执辔愈恭”这一细节,连用两个“愈”字,不仅展现出侯嬴有意试探的傲慢姿态,更突出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巧妙化用史传原文,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子,点明侯嬴与朱亥身份低微,却暗示他们将在故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侧面烘托出信陵君不以出身取人的高尚品格。此处一略一详的叙事手法,体现出王维的匠心独运,既节省笔墨,又通过详写二人身份,强化了人物形象与故事的张力。最后四句,着重塑造侯嬴的侠义形象,与首段赵国危机的背景相呼应。“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高度概括侯嬴为信陵君献上窃符救赵奇谋,更以生命相报的壮举,展现其智勇双全与重情重义。“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则进一步升华侯嬴的形象,强调他的义举纯粹出于意气,而非有所图,言辞慷慨豪迈,充满浓郁的抒情意味,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结尾处戛然而止,却给人留下“慷慨不可止”的深刻印象,如同激昂的乐章骤然收尾,余音绕梁,这种结尾方式与侯嬴悲壮的行为相得益彰,极具艺术感染力。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围绕侯嬴、朱亥等出身下层的人物展开,热情歌颂了他们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同时也赞扬了信陵君任用贤才的开明风度。王维巧妙选取故事中的三个关键情节,通过组接精妙、精炼的语言,成功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早年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唐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渴望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夷门歌》这类歌咏游侠、赞美侠义精神与贤能任用的诗篇应运而生,融入了时代的精神内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下一篇: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