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氏黄叶落":燕支山中的树木枯黄而落,
# 阏氏:集作燕支。
"妾望白登台":女子独自登台远望。
# 白登台:在今山西大同东白登山上。匈奴冒顿单于曾经围困汉高祖于此地。白:集作自。
"月出碧云断":看到天空中青云纷散,
# 月出:一作海上。
"蝉声秋色来":单于带着秋色到来。
# 蝉声:一作单于。指的是唐代的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胡兵沙塞合":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
# 沙塞:方边塞多沙漠,所以称为沙塞。
"汉使玉关回":汉使往玉门关折回。
# 汉:一作望。
"征客无归日":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
"空悲蕙草摧":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中开篇“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以燕支山黄叶飘落的秋景,引出女子登台远望的画面,将思妇的愁绪融入凄凉秋景。之后各联也不断将边塞之景与思妇的哀怨、期盼等情感交织,使景中含情,情因景生。烘托:通过描写“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的边塞紧张局势和汉使归来的情景,烘托出征人归期未定的渺茫,进一步强化了思妇的哀怨与无奈之情。
2. 分段赏析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燕支”点明地点,“黄叶落”描绘出秋季萧瑟之景,营造出凄凉氛围。一个“妾”字表明思妇身份,“望”“登台”两个动作,生动展现出思妇盼归的急切与孤独。“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碧云断”象征音信隔绝,暗示思妇与征人联系中断,增添了她内心的忧虑。“单于秋色来”描绘出边塞秋景,渲染出一种肃杀、孤寂之感。“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此句勾勒出边塞紧张局势,胡兵集结,而汉使归来,对比中凸显出征人归期不定,侧面烘托出思妇的哀怨与无奈。“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直接点明征人无法归来的残酷现实,“空悲”二字将思妇的悲痛、无奈之情推向高潮,“蕙草摧”则以蕙草的枯萎象征美好时光流逝,强化了她的哀怨。
上一篇:唐·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下一篇:唐·李贺《开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