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
·
·
zhāo
jūn
yuà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míng
fēi
fēng
mào
zuì
pīng
tíng
zài
jiāo
fáng
yìng
xīng
zhǐ
dāng
nián
bèi
gōng
céng
zhuān
fèng
wéi
píng
jiàn
shū
cóng
dào
huà
zhī
jiào
pèi
tíng
shì
jūn
ēn
zhǐ
xiàng
hèn
dān
qīng

译文

王昭君的风度容貌是最为美好的,本应住在后妃所居的椒房之中,享受着如同四星相伴的待遇。只能在当年被选入宫中充数,成为众多宫女中的一员,又什么时候曾被皇帝独宠,侍奉在皇帝的床帏屏风之旁呢?王昭君遭到疏远,人们都说这是因为皇帝被画师歪曲的画像迷惑了,既然知道她受了委屈,又怎么能让她远嫁给匈奴单于呢?本来就是君王的恩宠淡薄得如同纸张一样,实在没必要一直去怨恨那画工把自己画丑这件事。

逐句剖析

"明妃风貌最娉婷":王昭君的风度容貌是最为美好的,

# 娉婷:姿态容貌姣好的女子。,风貌:风采和容貌。,明妃:王昭君,名嫱,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古代四大美女。到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合在椒房应四星":本应住在后妃所居的椒房之中,享受着如同四星相伴的待遇。

# 应四星:应和四星,占有一席之地也。应:应和,应对,对应。四星:即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汉王充《论衡·物势》:“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喻后宫的四个方位,各个宫殿的主人。,椒房:即椒房殿,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椒:花椒,取其多子之意。用花椒和泥糊屋墙不招虫。,合:应当。

"只得当年备宫掖":只能在当年被选入宫中充数,成为众多宫女中的一员,

# 宫掖:指皇宫。掖:掖庭,宫中的旁舍,嫔妃居住的地方。,备:储备,备用。,当:一作长。,只得:只有,只好,只能,不得不。

"何曾专夜奉帏屏":又什么时候曾被皇帝独宠,侍奉在皇帝的床帏屏风之旁呢?

# 帏屏:帷屏。亦借指寝息之所。帏:帐子、幔幕。屏:屏风。,奉:侍奉。,专夜:专夜权。专自一人夜里侍寝。亦指妃妾独占宠爱。,何曾:何时曾经,何尝,几曾。

"见疏从道迷图画":王昭君遭到疏远,人们都说这是因为皇帝被画师歪曲的画像迷惑了,

# 图画:绘图画像。昭君被宫廷画师毛延寿丑化而不得宠幸。,迷:迷信。,从道:依从正道。《易·复》:“中行独复,以从道也。”《荀子·臣道》:“‘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见疏:被疏远。

"知屈那教配虏庭":既然知道她受了委屈,又怎么能让她远嫁给匈奴单于呢?

# 虏庭:虏廷。敌虏的宫廷。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配:配偶,匹配,发配。,那教:哪叫(她),哪会让(她)。,知屈:知道屈从,知晓屈身。

"自是君恩薄如纸":本来就是君王的恩宠淡薄得如同纸张一样,

# 君恩薄如纸:君恩:君王的恩情。一作命卑如纸薄。,自是:自然是,原来是,从来是。

"不须一向恨丹青":实在没必要一直去怨恨那画工把自己画丑这件事。

# 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指画像,图画。,一向:一直,向来,犹一味,一意。,不须:不用,不必,不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琴曲歌辞·昭君怨》是唐代白居易以王昭君出塞为题材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先写昭君美貌却未得皇帝宠幸,远嫁匈奴的遭遇,继而批判后宫不辨美丑,最后指出是皇帝薄情寡恩,不应只怪罪画师。诗人借古喻今,借昭君之事隐喻自身怀才不遇,劝谏统治者,将叙事、抒情、说理完美融合,以大胆笔触直指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诗,介绍了王昭君虽容貌绝美却未得皇帝宠幸,最终远嫁匈奴的遭遇,描绘了王昭君的悲惨命运,体现了诗人对她的同情,营造出一种哀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薄情寡恩、不识贤愚的批判,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这首写王昭君出塞的诗,借王昭君的经历写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文人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比喻:“自是君恩薄如纸”将皇帝的恩情比作薄纸,形象地写出皇帝的薄情寡恩。对比:将王昭君的美貌与她在宫中未被宠幸的遭遇进行对比,突出其命运的悲惨。借古讽今:诗人借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讽刺批判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薄情,同时也暗喻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直抒胸臆:全诗饱含诗人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批判,以及自身的悲愤之情,直抒胸臆又含蓄蕴藉。

3. 分段赏析

首联“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从形象角度,以“最娉婷”极力凸显王昭君容貌风姿的绝美。“合在椒房应四星”,从常理推断,如此美貌应居椒房,位列妃嫔。此联为下文感慨与批判做铺垫,诗人借对昭君美貌的强调,引发对其遭遇的不平。颔联“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从内容主题看,点明王昭君虽身处皇宫,却只是在宫掖备位,从未得到皇帝专宠。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出对王昭君被冷落境遇的惋惜与同情,侧面反映出后宫的不公。颈联“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从表达技巧看,诗人批判后宫因迷信画师图画而不识昭君之美,致使其远嫁匈奴。此联一语双关,表面说昭君之事,实则暗寓自身被贬江州司马、怀才不遇的愤懑,借为王昭君抱不平,宣泄自己仕途不顺的伤感。尾联“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从语言角度,以直白如话的语言,将矛头指向皇帝。诗人认为王昭君的悲剧根源在于君恩淡薄,而非画师。这种大胆指斥封建帝王的言论,展现出诗人的胆识,从内容主题上深化了对封建统治阶层昏庸的批判。

4. 作品点评

《琴曲歌辞·昭君怨》是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诗,借昭君题材叙事、抒情、说理相融,以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用质朴语言写尽昭君命运与自身愤懑。“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一针见血批判统治者,此诗在同类创作中另辟蹊径,关联文人境遇,为昭君题材拓展了新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书事》

下一篇:唐·张说《深渡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