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阴阁小雨":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 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轻阴:微阴。
"深院昼慵开":尽管在白天,还是懒得开院门。
# 慵:懒。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苍苔色":坐下来静观苍苔,
# 坐看:坐下来看。
"欲上人衣来":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 欲:简直要。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描绘春日深院的朦胧景象,“坐看苍苔色”以细腻观察展现自然之美,通过“欲上人衣来”的拟人化手法,将苔色的生命力与诗人的主观感受融合,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通过描写轻阴小雨、深院苍苔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淡以及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虽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情在景中,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拟人:“欲上人衣来”一句将苍苔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仿佛苍苔有意要爬到人的衣服上来,使原本静态的苍苔变得富有生命力和动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苍苔的繁茂与生机,也让自然景物与诗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互动,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坐看苍苔色”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专注于苍苔的颜色,通过“坐看”这一动作,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入微和沉浸其中的状态,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情境和心境。以动衬静:“欲上人衣来”是全诗以动衬静的精妙之笔。苍苔的颜色仿佛想要爬到人的衣服上来,这是一种极富动感的描写,将苍苔的生长和蔓延赋予了一种动态的感觉,仿佛苍苔是有生命的,在悄悄地、慢慢地向人靠近。然而,这种动不仅没有打破整体的宁静,反而更衬托出了环境的静谧。
3. 分段赏析
《书事》四句分两层意境:前两句“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以“轻阴”“小雨”营造朦胧氛围,“深院”“慵开”暗示隐逸心境;后两句“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由外而内聚焦细节,“坐看”凸显诗人专注,“欲上”拟人化赋予苔色动态生命力,将静态自然转化为主动亲近人的诗意存在。全诗以动衬静、拟人化手法,在“坐看”的动作中完成从孤寂到物我交融的情感升华,成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禅”的经典缩影。
4. 作品点评
《书事》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之作,以极简笔触构建出物我交融的禅意境界。诗中“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以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苔色动态生命力,突破“诗中有画”的视觉呈现,进而实现“画中有禅”的哲思升华。全诗运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轻阴阁小雨”的朦胧与“深院昼慵开”的慵懒结合,暗合王维晚年“晚年惟好静”的心境。此诗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既延续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传统,又以“苔色欲上人衣”的创新表达,开启后世文人对自然的拟态化书写(如宋代杨万里“苔痕犹带梦魂香”)。
# 《书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若耶溪归兴》:“若耶溪上踏莓苔,兴罢张帆载酒回。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前诗王维作,后诗舒王作,皆含不尽之意,子由谓之不带声色。
宋释惠洪《天厨禁脔》
# 洪觉范(即慧洪)《天厨禁脔》云:“此诗含不尽之意,子由所谓不带声色者也。”王半山亦有绝句,诗意颇相类。按半山诗云:“山中十日雨,雨晴门始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明杨慎《升庵诗话》
# 东坡作《病鹤》诗,尝写“三尺长颈囗瘦躯”而缺其一字,使任德翁辈下之,凡数字,东坡徐出其稿,盖“阁”字也。此字既出,俨然如见病鹤,然东坡此字正善用摩诘“轻阴阁小雨”也。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
# 状小雨初霁景象及苍苔之青翠可爱,极为传神,通首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趣。
近代刘拜山、富寿荪《千首唐人绝句》
上一篇:唐·无名氏《六言诗》
下一篇:唐·白居易《琴曲歌辞·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