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名丛里抽身早":早早从名利场中脱身,
"劝汝回心":劝你回心转意。
"绝尽荒淫":彻底断绝放纵行为。
"动有群魔当下擒":妄动时会有群魔立刻擒住你。
"莫教侵":别让它们侵害。
"九虫斩尽三尸灭":斩尽体内寄生虫、消灭三尸神,
"与道相任":与大道相契合。
"谁是知音":谁是我的知音。
"清夜无尘月上岑":清净的夜晚没有尘埃,月亮爬上山顶。
"望骞林":遥望仙林。
金代中期文学家
侯善渊(?~?),金代中期文学家。号太玄子,骊山(今陕西临潼)人。全真道士,大定中隐居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姑射山。侯善渊长于玄理,其诗词多言存养精气神,以修炼内丹为主题,又多以论奉答同道,论道谈玄,主张三教归一。著有《上清太玄集》10卷、《上清太玄鉴诫论》1卷、《上清太玄九阳图》1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1卷、《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1卷、《黄帝阴符经注》1卷,均收入《正统道藏》。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道教修行词。作品通过“利名丛里抽身早”“绝尽荒淫”等直白的劝诫,描绘了修道者如何斩断世俗欲望、降伏心魔的修行历程。词中“群魔当下擒”“九虫斩尽三尸灭”等道教术语,生动体现了内丹修炼的具体过程,而结尾“清夜无尘月上岑”则营造出一个空灵澄澈的月夜仙境,与前文的世俗纷扰形成鲜明对比。
2. 写作手法
对仗:“利名丛里抽身早,劝汝回心,绝尽荒淫。”词中“利名丛里抽身早”与“绝尽荒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世俗追求和修道生活的根本差别。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规劝口吻开篇,“利名丛里抽身早”直指世俗名利场的虚妄,用“抽身”这一动作性词汇凸显觉醒之决绝。“劝汝回心”转为第二人称对话,增强训诫意味,后三句形成递进关系:“绝淫”是修身基础,“群魔擒”喻内心妄念,末句“莫教侵”以短促否定收束,展现严防心魔的警戒。下阕转入修道境界的描摹,“九虫”“三尸”借道教术语喻人性劣根,以“斩尽”“灭”的凌厉动作彰显修行之彻底。“与道相任”四字凝练,展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后三句笔锋轻转,“知音”之问承上启下,末两句以景结情:皎月攀岑的澄明之境,与“骞林”(道教仙树)的意象组合,构成虚实相生的超逸画面。
上一篇:元·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