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书斋里":独自一人寂寞的坐在书斋里,
"终朝独尔思":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你。
# 尔思:思念你。,终朝:日日夜夜。
"更寻嘉树传":翻箱倒柜寻找你的文章,
# 更寻嘉树传:据《左传·昭公二年》载,晋大夫韩宣子聘问鲁国,宴席间赋《角弓》诗,表达晋鲁兄弟之国宜相亲之意。又宴于鲁大夫季武子家,其家有嘉树,韩宣子加以赞美,季武子表示要培植好这棵树,以纪念《角弓》之咏,此处的“嘉树传”与“《角弓》诗”,均借指李白赠给杜甫的诗文。嘉树:佳树,美树。
"不忘角弓诗":时时把你的诗篇吟诵。
"短褐风霜入":寒冷的风霜侵入我的短袄,
# 褐:粗麻制成的短衣,贫苦人所服。,短:一作裋。
"还丹日月迟":还丹仙药迟迟不能炼成。
# 还丹: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据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未因乘兴去":不能乘兴离开长安,
# 未因:无由,无从。
"空有鹿门期":隐居鹿门的期许已然落空。
# 鹿门期:《后汉书》载,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还。后遂以鹿门泛指隐居之所。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诗歌开篇点明诗人独自在寂寞的书斋中,整日都在思念着浪迹江东的友人李白。接着通过“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回忆与李白相关的事,深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两句借自身处境,暗示时光流逝。最后“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表达了未能与李白践行约定的遗憾。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李白深深的倾慕与思念,体现出二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也展现了杜甫对往昔与李白共同经历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直接表明诗人在书斋中整日孤独地思念李白,毫不隐晦地抒发了内心的思念之情。用典:“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借“嘉树传”“角弓诗”等典故,含蓄地表达对李白的怀念与追思,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情景交融:“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诗人写自己身着短褐遭受风霜,还丹难求时光迟缓,既描绘了自身的处境与环境,又融入了因与李白分离而产生的惆怅与落寞,景中含情,情因景显。
3. 分段赏析
首联“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直接点明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寂寞的书斋,且一整天都在独自思念着李白,“寂寞”“独”“终朝”等词,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和孤独之感。颔联“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诗人通过回忆与李白相关的“嘉树传”和“角弓诗”,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怀念,表明二人之间的情谊不仅体现在日常相处,更在文学、文化的交流中得以升华。颈联“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此句表面上写诗人自己穿着粗布短衣,难以抵御风霜的侵袭,同时追求炼丹以求长生却又感叹时光流逝缓慢,实则借自身的处境和感慨,委婉地传达出因与李白分离而产生的惆怅与无奈,以及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喟叹。尾联“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未因乘兴去”表达了诗人未能像古人那样乘兴去拜访友人的遗憾,“空有鹿门期”则强调了曾经与李白约定的如隐居鹿门般的美好期许如今无法实现,更加凸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聚的失落之情。整首诗围绕着对李白的思念展开,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生活场景、回忆和自身处境的描写,将对友人的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杜甫与李白之间伟大友情的深厚与持久,这种友情不仅在当时成就了一段佳话,更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冬日有怀李白》是杜甫诗歌中表达真挚友情的佳作。此诗生动展现了杜甫与李白之间深厚的情谊,这种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友情,承接了先唐人文的精粹,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生活场景、回忆和自身处境的描写,将对友人的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唐·白居易《城东闲游》
下一篇:唐·惠能《偈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