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东城宴未回":去了城东曲江游宴至今未回,
"年华忧共水相催":空空地等待辜负了大好光阴。
# 催:一作“漼”。
"梁家宅里秦宫入":昔日梁冀家嬖奴与梁冀妻孙寿相通,
# 秦宫:梁冀嬖奴,与梁冀妻孙寿通。,梁家:后汉梁冀;冀妻孙寿。《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赵后楼中赤凤来":赵后与宫奴赤风私通,每能得逞。
# 赵后楼中赤凤来:“后”《才调集》作“氏”。赵后:汉成帝后赵飞燕。赤凤,燕赤凤,宫奴,与赵氏通。《飞燕外传》:“后所通宫奴燕赤凤,雄捷能超观阁,兼通昭仪。时十月十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女庙,吹埙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后谓昭仪曰:赤凤为谁来?昭仪曰:‘赤凤自为姊来,宁为他人乎?”此句指燕赤凤,汉以后借指情夫。
"冰簟且眠金镂枕":竹簟生凉徒有美人的玉枕,孤眠独卧,
# 金镂枕:以金丝编织串连之玉枕。,冰簟:凉席,竹席。簟,竹篾或芦苇所编之席。《诗经·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琼筵不醉玉交杯":无缘坐在宴席上与美人共醉霞觞,实在可叹。
# 交杯:旧时婚礼,新婚夫妇交换酒杯饮酒,称为交杯。所饮之酒曰交杯酒。,琼筵:宴席之美称,盛宴、美宴;琼,玉之美者;谢朓《始出尚书省》:“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礼。”
"宓妃愁坐芝田馆":此情景就好像宓妃坐在宫馆中因刻骨相思而愁肠百结,
# 芝田馆:崔融《贺芝草表》:“芝英绕殿暂疑王母之台;灵草成田,聊比宓妃之馆。”,宓妃: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
"用尽陈王八斗才":而曹植用尽才华写出《洛神赋》一样。
# 八斗才:宋人《释常谈》:“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陈王:曹植封陈王,谥曰思,称陈思王。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题材可看作是感慨抒情诗。诗人开篇叹幸会之后再难相聚,虚度年华;接着借用梁冀家妾与秦宫私通、赵飞燕与赤凤私通的典故,描绘豪贵之家的混乱与奢靡;又写美人独守空闺,以宓妃、曹植的故事,表达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遗憾与愁思。
2. 写作手法
用典:多处运用梁冀、赵飞燕、宓妃、曹植等典故,如“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借古事抒发今情,使诗歌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隐晦。象征:“冰簟”“金镂枕”“琼筵”“玉交杯”等意象,象征豪贵生活的奢华,与人物的愁苦形成反差。对比:将宴会的热闹与美人独眠、无心欢宴进行对比,突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哀怨。
3. 分段赏析
首联“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点明曾在东城与意中人相会,如今宴会未归,感慨年华如流水般易逝,奠定了全诗惆怅的基调。颔联“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运用典故,借梁冀家与汉成帝后宫的风流韵事,影射豪贵之家的淫乱生活。颈联“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描绘美人独卧凉席,面对华筵却无心饮酒的情景,体现出孤独寂寞之感。尾联“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以宓妃愁坐、曹植才高却难以如愿,表达有情人难遂心意的哀怨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李商隐的《可叹》,以隐晦的笔触和丰富的典故,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歌表面写豪贵之家的生活,实则蕴含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感慨。用典虽增加理解难度,但也使诗歌更具韵味和深度,引发读者对其中情感与故事的思索,体现了李商隐诗歌“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此诗似与淘宴归而作。(“幸会”二句)得会为幸,未别而忧,情意可知。(“梁家”二句)此与贾氏、宓妃二语同意,皆非艳诗也。(“冰簟”句)述别后独处情事。(“琼筵句)在席已不能醉。(“宓妃”二句)宓妃似比绹,陈王似自比。“愁”字,倒句也。顺之则在“宓”字上,乃自谓耳。绹之恨义山亦浅。夫常事既恨而不绝交,宴接殷勤以侮弄之,有“送钩”、“射覆”等事,则城府深阻为可畏矣。是以君子恶之也。
明吴乔《西昆发微》卷下
# 未详所指何人。诗固工妙,但一首五人名,未免獭祭之病。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诗家死典活用,岂如近人死用哉?坡仙云:“解诗定此诗,必非知诗人。”可想。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卷四
# 按,诗法,宜远峰断岫、欲接不接方是佳境。义山艳情之什,尤为玄之又玄,必三覆体认,拨草寻蛇,方有悟机。然通章神情原自朗然,未曾走失,盖中四句尽是重浊魔境,七、八忽然清虚,岂有曲终奏雅,伦类驳杂,故知是转语,但其中必令人衬讲方得。是在读者识力到与不到耳。不醉言其沉湎不已。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串释》卷三十二
# 三、四太骂,殊无诗品。
清纪昀《抄诗或问》
# 题已显然,结句乃别有所指,承三四也义山诗轶者多矣,而此种大伤忠厚之篇,其不幸而传者乎?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三
# 《可叹》一首,“秦宫”、“赤凤”,“宓妃”、“陈王”与“梁家”、“赵后”并用,亦嫌重复。
清张佩纶《涧于日记》辛卯上
上一篇:唐·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下一篇:唐·高适《封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