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o
shì
zhòng

朝代:宋作者:释印肃浏览量:1
qiú
rén
qiú
kěn
shí
chéng
jīn
bǎo
suǒ
jiāng
yuán
zhū
rén
jìn
lún
xīn
shā
rén
yīn
dào
líng
shān
huì
shàng
méi
xián
rén
xiǎo
jiē
zhuài
shí
gāo
zhuǎn
ān
jīng
shān
lín
yán
jiē
wēi
xiào
shì
lái
zuì
shàng
yīn
ruò
yǒu
chī
wán
zhuǎn
zhū
lóu
yáng
juàn
hǎo
ān
shēn
lǎo
sēng
zhǔ
zhàng
tóu
yǒu
yǎn
máo
dài
jiǎo
lún
shì
zhǎn
dīng
bìng
jié
tiě
rén
liǎo
shì
wàn
jiē
xīn

译文

求别人不如求自己,自己肯用心努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如今宝塔快要建成了,大家都生出一样的心意共同努力。气急时杀人因悟得大道,灵山的法会上可没有闲着的人。不论年纪大小都来搬石头,不论身份高低都一起念诵《普庵经》。山林和岩谷仿佛都在微笑,这是如来最上等的因缘。如有愚痴顽固不能开悟,那就去猪圈羊栏里安身吧。老僧的拄杖顶端有法眼,不会打那些披毛戴角的畜生。像这样斩钉截铁坚定行事,一个人把该做的事做好,所有的因缘都会焕然一新。

逐句剖析

"求人不如求自己":求别人不如求自己,

"自己肯时无不成":自己肯用心努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如今宝塔所将圆":如今宝塔快要建成了,

"诸人尽发一轮心":大家都生出一样的心意共同努力。

"气急杀人因悟道":气急时杀人因悟得大道,

"灵山会上没闲人":灵山的法会上可没有闲着的人。

"大小不拘皆拽石":不论年纪大小都来搬石头,

"高低齐转普庵经":不论身份高低都一起念诵《普庵经》。

"山林岩谷皆微笑":山林和岩谷仿佛都在微笑,

"此是如来最上因":这是如来最上等的因缘。

"若有痴顽拨不转":如有愚痴顽固不能开悟,

"猪楼羊棬好安身":那就去猪圈羊栏里安身吧。

"老僧拄杖头有眼":老僧的拄杖顶端有法眼,

"不打披毛戴角伦":不会打那些披毛戴角的畜生。

"如是斩钉并截铁":像这样斩钉截铁坚定行事,

"一人了事万皆新":一个人把该做的事做好,所有的因缘都会焕然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造塔示众》是南宋僧人释印肃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以佛寺建塔为题材,借事说理,阐发“自力修心”的禅宗思想。全诗开篇直陈主旨“求人不如求自己”,强调主观能动性为成功根本;继而以宝塔将圆的集体劳动场景,喻示修行需众志同心、各尽其力。“气急杀人因悟道”等句,通过夸张手法凸显悟道需全力以赴的紧迫感,而“山林岩谷皆微笑”则以拟人笔法暗喻自然与佛性的交融。诗中“猪楼羊棬”“披毛戴角伦”等比喻,批判愚顽不化者安于低级境界,与“老僧拄杖头有眼”的智者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最终以“斩钉截铁”的决绝姿态点明:一人彻悟则万缘更新,呼应开篇的自立主题。全诗语言质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修行劝喻诗。此诗描写了​​僧众合力建造佛塔时的劳动场景与修行境界,​​表达了​​对自力觉悟、精进修行的禅宗理念的弘扬。

2. 分段赏析

“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肯时无不成”强调自力更生的道理。语言简练有力,使用对偶结构增强节奏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题倡导个人决心和自我努力,没有具体形象描绘,但思想情感突出对自主精神的推崇。“如今宝塔所将圆,诸人尽发一轮心”描绘修行过程中的集体努力。形象以“宝塔”象征佛塔或修行成就,“诸人”代指众生,艺术手法通过象征将抽象理念具体化,主题聚焦于齐心向佛的境界,表达团结合作的愿望。“气急杀人因悟道,灵山会上没闲人”指出修行中的急躁心绪和精进氛围。语言精炼,形成反差对比:前半句用直白描述表达悟道带来的痛苦体验,后半句“灵山会上没闲人”以“灵山”象征佛门圣地,强化勤奋的主题,情感流露出对修行的严肃看待。“大小不拘皆拽石,高低齐转普庵经”展现修行的普遍性。形象通过“拽石”(搬石劳作)和“转普庵经”(念诵佛经)描写具体行为,表达技巧采用平行句式,突出无论地位高低的众生平等参与佛事,主题深化佛法的包容性。“山林岩谷皆微笑,此是如来最上因”通过自然景物的拟人化表现佛性。形象以“山林岩谷”代表自然世界,“微笑”赋予景物生命力,艺术手法鲜活生动,主题揭示如来真如本性是万物本源,思想情感充满乐观豁达。“若有痴顽拨不转,猪楼羊棬好安身”描述愚昧者的归宿。语言直白朴实,“猪楼羊棬”(猪圈羊栏)比喻愚痴者的处境,表达技巧用比喻增强讽刺意味,主题强调悟性的重要性,情感隐含无奈与警示。“老僧拄杖头有眼,不打披毛戴角伦”刻画智慧僧人的慈悲态度。形象以“老僧”为中心,“拄杖头有眼”象征洞察力,“披毛戴角伦”代指动物或愚人,艺术手法借道具表现智慧,主题突出佛门仁慈,不伤弱小生命。“如是斩钉并截铁,一人了事万缘新”总结个人解脱的决心。语言运用成语“斩钉截铁”增强坚定感,主题归结于个人修行成就可斩断烦恼,“万缘新”象征解脱后的新生,思想情感高昂饱满,表达对自我圆满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印肃《颂十玄谈·达本》

下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