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rén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yuān
yāng
zhàng
nuǎn
róng
guān
shān
wàn
chóng
míng
jìng
bàn
biān
chāi
shēng
chù
xiāng
féng

译文

那鸳鸯帐里的缱绻,难舍难分,想到爱人这一去,山长路远,万里迢遥,潸然泪下。将半边明镜、一股钗子交付给爱人,只要人生还在,在哪里都会再度相逢。

逐句剖析

"鸳鸯帐里暖芙蓉":那鸳鸯帐里的缱绻,难舍难分,

# 芙蓉:荷花,代指女人。,鸳鸯帐里:鸳鸯帐:绣有鸳鸯的床帐。帐里:一作绣被。

"低泣关山几万重":想到爱人这一去,山长路远,万里迢遥,潸然泪下。

"明镜半边钗一股":将半边明镜、一股钗子交付给爱人,

# 明镜半边钗一股:明镜半边即二人分镜,各执一半,古代常以分镜比喻夫妻分离;钗一股,钗为首饰的一种,两股笄,夫妻分离时各执一股以为念。

"此生何处不相逢":只要人生还在,在哪里都会再度相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人》乃唐代诗人杜牧所吟的一首七言绝句,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情厚谊与离别的凄楚。诗中,杜牧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心中满载哀愁,却又试图挣脱这份情感的束缚,以洒脱之态面对分别。他笔下的“此生何处不相逢”,看似是对友人的宽慰,劝其勿需过于伤怀,实则深藏玄机,透露出对未来重逢的渺茫预期,以及相见或许再无期的无奈与悲哀。此句表面上的豁达与内心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述女子与心上人离别前的恩爱场景、难舍难分的离别情景,以及离别后寄托思念的信物与盼望重逢的心思,表达了深沉而真挚的离别之苦与对恋人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诗的前两句“鸳鸯绣被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通过描绘芙蓉帐内的温暖与恩爱,以及离别时女子面对关山阻隔的悲伤,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使得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形成了深邃的意境。对比:诗中通过“暖芙蓉”与“低泣”的对比,展现了离别前后的情感反差。芙蓉帐内的温暖与恩爱与离别时的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用典:诗中的“此生何处不相逢”一句,虽看似洒脱,实则隐含着对未来重逢的渺茫预期。这句诗借用了常见的离别慰藉之语,但杜牧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将其融入诗中,使得全诗情感更加复杂且深刻。

3. 分段赏析

首句以“鸳鸯绣被”和“芙蓉”为意象,营造了一个温馨、恩爱的场景。鸳鸯是象征爱情的鸟类,绣被则暗示了夫妻间的亲密与温暖。而“芙蓉”则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与纯洁,此处更添一份柔美与浪漫。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女子与心上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也为接下来的离别场景做了情感上的铺垫。次句情感急转直下,从温馨浪漫转为悲伤离别。女子面对即将远行的心上人,内心充满了不舍与哀愁,以至于“低泣”。而“关山几万重”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之路的艰难与遥远,象征着两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一句通过直接的情感表达和夸张的地理意象,将离别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句通过赠送信物的细节,展现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与期盼。她将自己使用的明镜折成两半,头钗也分开,以此作为与心上人重逢的期盼和象征。这种托物寄情的手法,既体现了女子的细腻情感,也增加了诗歌的含蓄与韵味。同时,明镜和头钗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也拉近了读者与诗歌之间的距离,使得情感更加真实可感。末句以一句看似洒脱的劝慰之语作为结尾,实则隐含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哀。女子虽然内心充满了离别之苦,但仍然希望心上人能够平安归来,两人能够再次重逢。然而,“此生何处不相逢”一句却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渺茫感,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复杂而深刻。这一句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既是对心上人的宽慰,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使得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4. 作品点评

《送人》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女子与心上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现了其对于人生情感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下一篇: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