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yàn
qīng
èr

朝代:宋作者:洪皓浏览量:1
mén
xià
chí
jìn
nián
láng
jūn
gāo
yún
tiān
tǎng
néng
níng
sān
guó
yīng
yǒu
jiā
míng
wàn
chuán

译文

在您的门下寄居已近一年,您的崇高道义直逼云霄天际。倘若能用一句话平息三国战乱。必将有美好的名声千古流传。

逐句剖析

"门下栖迟近一年":在您的门下寄居已近一年,

"郎君高义薄云天":您的崇高道义直逼云霄天际。

"傥能一语宁三国":倘若能用一句话平息三国战乱。

"应有嘉名万古传":必将有美好的名声千古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彦清(其二)》是宋代诗人洪皓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在其诗文集《鄱阳集》卷三。该诗写于洪皓作为宋朝使节被金国扣留期间,是赠予金朝宰相完颜希尹长子彦清的作品。诗中“傥能一语宁三国”等句,表达了作者期盼战乱得以平息的心愿以及对友人格品德的肯定与赞美。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洪皓(1088~1155),南宋文学家。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人。政和进士,建炎三年,奉命出使金朝,被扣十余年。其拒绝金人所授官职,屡次秘密派人密奏金朝虚实。绍兴十二年,被释归宋,授徽猷阁直学士。洪皓见秦桧即言不可苟安钱塘,为桧所忌。贬居英州九年,后徙袁州,至南雄州病死。谥忠宣,赠太子太师。洪皓好古博雅,善琴棋,书无所不读,尤熟于杜诗。其奏札《又跋金国文具录札子》叙事详备,而其他奏札亦正气凛然,坦诚明快。洪皓的诗词多留居金国所作,多表现忠贞之志、乡关之思、念母之情。作品有《都驿亭诗》《食羊次韵》《木兰花慢·中秋》等。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洪皓在担任秀州司录官职时展现了出色的才能。到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他奉命出使金国,但被金国扣留,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洪皓与金国权臣完颜希尹的家族有往来接触,这首诗正是写给希尹长子彦清的。诗中的“傥能一语宁三国”,表达了洪皓期望平息战乱的意愿。该诗句中的“宁三国”所暗指的是宋、金、西夏三方交织的冲突状态。诗中“傥能一语”的表述,指向洪皓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他尝试通过对金国高层当权者进行劝谏,希望藉此促成和平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别赞颂诗。诗中描写了诗人洪皓在友人彦清门下滞留近一年的经历,直抒对彦清侠义品格的崇敬,赞颂其胸怀天下、力挽狂澜的政治抱负,表达了对彦清名垂青史的深切期许与家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起兴:​​“门下栖迟近一年”一句,采用​​起兴​​手法,由日常侍奉的具体场景(​​门下栖迟​​)自然引入,为下文赞颂儿子的​​高义薄云天​​奠定了情感基调。用典:“郎君高义薄云天”,“高义薄云”巧用《庄子·刻意》典故,原典以“薄于云天”形容修道者精神的超脱。“薄云天”本喻精神通达天地,洪皓转以修饰“高义”,既凸显彦清收容自己的恩义如云天之浩瀚,亦暗含对其超越宋金敌我立场的赞叹。

3. 分段赏析

首句“门下栖迟近一年”叙写作者在彦清门下居住逗留近一年的经历,形象地描绘了长期停留的人际场景,语言简洁朴实,表达出深厚友情的基础,为后面的赞美做铺垫,体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写实描述。次句“郎君高义薄云天”使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将彦清的高尚义气比作接近云天的高度,生动渲染其人格魅力,语言生动有感染力,表现出作者对彦清的赞美之情。第三句“傥能一语宁三国”通过假设的语气,夸张想象彦清能用一句话平息三国纷争,形象地展现其理想化的政治才能,语言凝练而富有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彦清的深切期盼。末句“应有嘉名万古传”承接前句假设,以愿望形式祝福彦清的美名流传万世,点明了美好愿景,表达了作者对彦清的敬佩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皓《再寄》

下一篇:宋·洪皓《渔家傲·圃蕙庭桐雕大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