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重重叠叠的山岭,曲曲折折的河流。
"望极不知何处是":极目远望,却不知道哪里是我的归处。
"小院回廊":小小的庭院,曲折的走廊。
"梦去相寻未觉长":梦中前去寻找,竟不觉得路途漫长。
"绝怜清瘦":最怜惜那清瘦的模样。
"雪里梅梢春未透":雪中梅梢上,春天的气息还未透出。
# 春未透:指初春时节,犹存寒意,春意未浓。
"常记分携":常常回忆起分别时的情景。
# 分携:分别。
"雨后梨花晓尚啼":雨后清晨,梨花仿佛还在啼哭。
宋代词人
向子湮(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哲宗元符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豫章郡王席上》。著有《酒边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千山万水。望极不知何处是”,开篇气势恢宏,描绘出词人眼前辽阔的山水景象,然而极目远眺却找不到思念之人的踪迹,瞬间营造出一种迷茫、失落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思念与惆怅的基调。“小院回廊。梦去相寻未觉长”,由宏大的山水之景转入狭小的小院回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词人现实中的孤寂。而在梦境中去寻觅思念之人,竟然不觉得路途漫长,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对思念之人的极度渴望与深切思念,以梦境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无奈。下阕:“绝怜清瘦。雪里梅梢春未透”,词人将目光聚焦于雪中的梅花,“绝怜清瘦”直接表达对梅花清瘦姿态的怜惜,实则是以梅花自比,暗示自己因思念而清瘦孤寂的状态。“雪里梅梢春未透”,描绘出梅花在雪中尚未绽透出春的气息,象征着词人内心的期待与失落,进一步烘托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常记分携。雨后梨花晓尚啼”,词人回忆起与思念之人分别的场景,雨后清晨的梨花带露,仿佛在啼哭,借梨花之景抒发分别的伤感,情景交融,将词人对分别的痛苦与对思念之人的念念不忘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全词的情感达到高潮。
上一篇:宋·向子湮《水调歌头·公幕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