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青绿的山峰碧绿的江水,
"一轮明月林梢过":一轮明月从林梢上方缓缓经过。
"有谁同坐":有谁和我一同闲坐呢。
"妙德毗卢我":只有具备妙德的毗卢佛和我相伴。
"石女高歌":如同不会生育的石女高声歌唱,
"古调无人和":这古老的曲调没有人能应和。
"还知么":你可知道吗。
"更没别个":再没有别的人了。
"且莫分疏破":暂且不要把这其中的道理说破。
"芗林老人":住在芗林的老人,
"绍兴甲寅中秋":宋高宗绍兴四年的中秋节,
"与二三禅子对月宝林山中":和两三个参禅的人在宝林山中对着明月,
"戏作长短句":开玩笑地创作了词,
"俗呼点绛唇":一般通俗地把这首词叫做《点绛唇》。
宋代词人
向子湮(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哲宗元符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豫章郡王席上》。著有《酒边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两句,是对自然景色的远景勾勒。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绿水青山”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让人感到开阔又舒适。“一轮明月林梢过”,动态地写出明月缓缓越过林梢的样子,“过”字让明月有了灵动的感觉,给静谧的画面添了一丝生机,营造出清幽、空灵的氛围,为后文抒情打下基础。“有谁同坐。妙德毗卢我”,“有谁同坐”以设问引发思考,也流露出词人的孤寂——在这美好的山水月色里,他渴望有知音相伴。“妙德毗卢我”中,“妙德”指高尚美好的品德,“毗卢”在佛教中代表法身佛,词人将自己与“妙德毗卢”相联系,表明自己有超凡脱俗的心境和高尚品德,在孤独中坚守自我,透着孤高自许的情怀。下片起句“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两句,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比喻。“石女”本是不能生育、没有情感的象征,此处却让她高歌,这种看似荒诞的场景满是奇幻色彩,打破了常规思维。“古调”象征高雅、不合时俗的曲调,无人应和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曲高和寡的处境,表现出他在精神层面的孤独,独特的艺术追求不被世人理解认同。“还知么。更没别个。且莫分疏破”三句,用近乎口语的语言直接与读者交流。“还知么”以疑问语气引起注意,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更没别个”坚定地表明在这山水间、这种精神境界中,只有自己,突出了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守。“且莫分疏破”里,“分疏破”就是说破、道破,词人希望这份独特的心境和境界不被说破,藏着守护这份宁静与独特的情感,体现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珍视和对世俗纷扰的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