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消磨暑":白露渐渐消除了暑气,
"丹枫点画秋":红色的枫叶点缀描绘出秋天的景色。
"闲吟小山赋":悠闲地吟诵着《小山赋》,
"归思大江流":归乡的思绪如同大江流水般绵绵不绝。
# 思:自注:去。
"世尽营三窟":世上的人都在营谋安身之所,
"人谁乐一丘":谁又愿意只乐于守着一座山丘呢。
"篷窗有佳致":船篷窗户外面有着美好的景致,
"月朗政风休":月光明朗,正好风平浪静。
南宋诗人
罗与之(?~?),宋代诗人。字与甫,一字北涯,号雪坡,螺川(今江西吉安)人。理宗端平年间,累举不第,遂归隐,浪迹江湖间。晚年潜心性命之学,其诗多写山水景物和隐逸趣味,诗作为刘克庄所赏。著有《雪坡小稿》2卷。
1. 分段赏析
“白露消磨暑,丹枫点画秋”:这两句是对秋日景色的描写。“消磨”一词将白露拟人化,仿佛白露是有意识地一点点消除暑气,生动地表现出季节的更替。“点画”则赋予丹枫以人的动作,好像丹枫是一支画笔,精心地点缀描绘出秋天的画卷,将秋天的色彩和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闲吟小山赋,归思大江流”:“闲吟”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他悠闲地吟诵着《小山赋》。然而,“归思”一词却陡然转折,将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闲适拉回到对家乡的思念,“大江流”形象地将归乡的思绪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连绵不断,表现出诗人思乡之情的深沉和强烈。“世尽营三窟,人谁乐一丘”:这两句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营三窟”化用“狡兔三窟”的典故,指世人都在为自己的安危和利益多方谋划,营谋各种安身之所。而“乐一丘”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人谁”二字又透露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少有人能像自己一样愿意放弃世俗的追求,去过闲适的隐居生活,反映出诗人与世俗价值观的不同。“篷窗有佳致,月朗政风休”:这两句又回到了眼前的景色描写。“佳致”表明船篷窗外有着美好的景致,而“月朗政风休”进一步描绘出月光明朗、风平浪静的画面。诗人在这宁静美好的景色中,心境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与前文的思乡和人生思考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上一篇:宋·罗与之《秋林》
下一篇:宋·罗与之《玉梁道中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