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万里征鸿":在广阔的江湖之上,有万里远行的大雁。
"再相逢":再次相逢。
"多少风烟摸在、":多少往昔岁月如风烟般消散,如今都在、
"笑谈中":谈笑中被提及。
"歌裙醉":身着歌裙,沉醉其中。
"罗巾泪":罗巾上沾满了泪水。
"别愁浓":离别的愁绪浓厚。
"瘦减腰围不碍、":虽然腰围因消瘦而减小,但这并不妨碍、
"带金重":佩戴沉重的金饰。
南宋词人
杨炎正(1145~1217?),南宋词人。字济翁,号西樵,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初仕宁远(今属湖南)主簿,嘉定三年改大理司直,后知象州、藤州、琼州。杨炎正工词,早年入辛弃疾幕,相从甚久,交谊亦深,词风也颇相近。其词作长于炼字炼句,写景语句清丽工巧,也有“婉曲而近沉著,新颖而不穿凿”之作。词作如《水调歌头·登多景楼》《蝶恋花·别范南伯》。其词集名《西樵语业》。
1. 分段赏析
上片:“江湖万里征鸿。再相逢”,描绘了词人与友人重逢的背景。“江湖万里征鸿”以江湖中漂泊的大雁比喻自己和友人曾经各自在江湖中闯荡的经历,形象地表现出漂泊的艰辛和孤独。“再相逢”则点明了此刻的重逢,给人一种久别重逢的感慨。“多少风烟摸在、笑谈中”,体现了重逢时的氛围。“多少风烟”指代过去的江湖经历和种种往事,“摸在、笑谈中”说明他们在重逢时将这些往事当作谈资,在谈笑间回忆过去,既有对过去的感慨,也有重逢的喜悦。下片:“歌裙醉。罗巾泪”,刻画了聚会时的复杂情感。“歌裙醉”描绘了聚会时的欢乐场景,人们身着歌裙,沉醉于歌舞之中;“罗巾泪”则突然转折,表现出欢聚背后的哀愁,泪水沾湿了罗巾,暗示着离别愁绪的存在。“别愁浓。瘦减腰围不碍、带金重”,进一步深化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别愁浓”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愁绪浓厚;“瘦减腰围不碍、带金重”则通过外貌和行为的描写,表现出词人内心的矛盾,虽然因忧愁而身体消瘦,但依然佩戴着沉重的金饰,暗示着外在的伪装和内心的痛苦。
上一篇:宋·杨炎正《鹊桥仙·思归时节》
下一篇:宋·杨炎正《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