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眼凌寒冻不流":寒冬时想起你,双眼的泪水被寒霜冻住,不会流下来,
# 凌寒:寒冷。凌:冒着,忍受。
"每经高处即回头":每次经过一些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都会回过头看看。
"遥知别后西楼上":希望可以看到你的踪影。我可以想象,远方的你和我分开以后,你应该会登上西楼,
# 遥知:意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应凭阑干独自愁":身体斜斜地倚靠着栏杆,独自忧愁。
# 阑干:阑:一作“栏”。竹木制成的遮拦物。,凭:靠着。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寄湘灵》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情诗。诗的前两句“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描绘了诗人在寒冷中因思念湘灵而泪流满面,泪水甚至被冻住,无法流淌。诗人每到高处便忍不住回头眺望,希望再次看到湘灵的身影。后两句“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则通过想象湘灵在家乡西楼上独自凭栏、忧愁远眺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两人之间相互思念的情感。全诗没有详细叙述两人的爱情故事,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湘灵的深情与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2. 写作手法
夸张:诗人通过“泪眼凌寒冻不流”一句,夸张地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与思念。诗人说眼泪因为寒冷而被冻住,无法流出,这种夸张的描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男儿有泪不轻流”的坚强情感。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前两句“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是实写,描绘了诗人行走途中因思念湘灵而忍不住回头的动作和情感。后两句“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则是虚写,诗人想象湘灵在远方西楼上思念自己的情景。通过虚实结合,诗人将自己与湘灵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诗人以“泪眼凌寒冻不流”开篇,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己因思念湘灵而热泪盈眶,却又因寒冷而泪凝不流的情景。这种夸张不仅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体现了“男儿有泪不轻流”的坚强与无奈。“每经高处即回头”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举动。每到高处,他都会忍不住回头遥望,希望能再看湘灵一眼。这种明知不可见却仍要回头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湘灵的深情与眷恋。后两句:“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这两句通过虚写的手法,从诗人自身的思念转向对湘灵的想象。诗人想象湘灵在别后登上西楼,倚靠栏杆独自思念着自己。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将两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情感更加深沉动人。“应凭栏干独自愁”中的“独自愁”三字,简洁而深刻地传达了湘灵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湘灵的深切牵挂。
4. 作品点评
《寄湘灵》诗人自幼便追求诗作的浅显易懂,而此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一风格。全诗用语简洁,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思与哀怨,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没有刻意雕琢辞藻,而是以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对湘灵的思念。这种质朴的表达方式,恰恰契合了诗歌情感的真挚性,使得读者能够迅速被诗人的情感所打动。诗中的每一句都如同从心底流出的低语,无需华丽的修饰,便能触动人心。
上一篇: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下一篇:唐·杜甫《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