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ìng
zhào
chú

朝代:唐作者:史青浏览量:2
jīn
suì
jīn
xiāo
jìn
míng
nián
míng
cuī
hán
suí
chūn
zhú
gēng
lái
kōng
zhōng
gǎi
róng
yán
àn
huí
fēng
guāng
rén
jué
zhuó
hòu
yuán
méi

译文

今年就要在今夜里过去了,明年从明天就紧促地开始。随着最后一夜的寒冷过去,春天将在五更时分到来。气色随时间而改变,容颜亦悄悄的老去。人还没有感觉到时光流逝,但它已催开了后花园的梅花。

逐句剖析

"今岁今宵尽":今年就要在今夜里过去了,

"明年明日催":明年从明天就紧促地开始。

# 催:催促,促使。

"寒随一夜去":随着最后一夜的寒冷过去,

# 夜:一作“腊”。

"春逐五更来":春天将在五更时分到来。

# 五更:第五更,当地时间4:48左右。,逐:追随。

"气色空中改":气色随时间而改变,

"容颜暗里回":容颜亦悄悄的老去。

# 回:改变,转移。

"风光人不觉":人还没有感觉到时光流逝,

# 觉:觉察,感觉。,风光:时光,春光。

"已著后园梅":但它已催开了后花园的梅花。

# 著:“着”的本字。附着,贴近。唐代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有“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句,“著花”一词意为长出花蕾或花朵。这里“著后园梅”采用此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们没有感觉到春光的到来,已催开了后园的梅花。一作“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应诏赋得除夜》是唐代诗人史青创作的五言律诗。题目一作《除夜》,作者一说为王湮。全诗开篇,以时间的紧迫感引出岁月更迭的宏大叙事,颔联通过寒暖交替的动态对比,勾勒出冬去春来的鲜明画面,颈联则进一步以拟人手法描绘万物复苏的细腻变化。尾联以梅花悄然绽放的细节收束,既暗合“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自然规律,又以“著”字赋予梅花灵动的生命感,成为全诗点睛之笔,将抽象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感的生命律动。全诗虽为应制之作,却摒弃华丽辞藻,以平实语言捕捉自然与人生的微妙联结,既有对光阴易逝的淡淡喟叹,又饱含对新春的欣然期待,在工整的对仗与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呈现出清新隽永的艺术特质,展现了史青“五步成诗”的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应制节令诗​​,通过除夕夜新旧交替的场景,展现了时光流转、寒暑更迭的自然规律与生命律动。

2. 分段赏析

首联“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开篇以“今岁”与“明年”、“今宵”与“明日”的对比,凸显除夕之夜新旧交替的瞬间。通过“尽”与“催”的呼应,既点明除夕的终结与新年的开端,又暗含岁月不可逆的哲思,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颔联“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以“寒去春来”为意象,通过“一夜”与“五更”的递进,展现冬春交替的迅捷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寒”象征旧岁的衰败,“春”象征新生的希望,形成冷暖对比,暗含对辞旧迎新的喜悦。颈联“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从自然转向人事,以“气色”“容颜”的悄然变化,暗示时光对人与万物的塑造,呼应首联的时光流逝主题。通过“暗里回”的微妙措辞,传递岁月无声、容颜易老的怅惘,深化全诗的哲理性。尾联“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以“梅花”悄然绽放收束全诗,既点明春意已至,又暗含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人不觉”与“已著梅”形成反差,强调时光流逝的悄然无声。

3. 作品点评

史青这首奉诏而作的诗章,虽为应制之作,却以俊逸淡远的笔调、质朴真挚的情思,流溢出直抵人心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下一篇:唐·白居易《寄湘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