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高槐叶":青青的高大槐树叶,
# 槐叶:为豆科落叶乔木。
"采掇付中厨":采摘后交给厨房。
# 中厨:指厨子。,采掇:采摘。
"新面来近市":从附近集市买来新面,
# 近市:附近的市上。
"汁滓宛相俱":与槐叶汁渣一起。
# 汁滓:指槐叶汁和渣。
"入鼎资过熟":放入锅中煮熟,
"加餐愁欲无":吃了它不愁没食欲。
"碧鲜俱照箸":碧绿鲜艳映照筷子,
# 照箸:照亮筷子。,碧鲜:指冷食青翠鲜润之色。
"香饭兼苞芦":香饭如同芦叶包裹。
"经齿冷于雪":入口比雪还凉,
# 冷于雪:比冰雪还清凉。,经齿:指入口。
"劝人投此珠":劝人品尝这如珠美食。
# 此:一作比。
"愿随金騕褭":愿骑着金騕褭宝马,
"走置锦屠苏":送到华丽的房屋。
# 锦屠苏:天子之屋。又作廜㢝,平屋也。又酒名屠苏,昔人居屠苏造酒,故名。
"路远思恐泥":担心路途远食物坏,
# 泥:泥泞。
"兴深终不渝":热情深始终不改变。
# 不渝:不会改变。,兴深:情深。
"献芹则小小":进献微薄如芹藻,
# 芹:芹菜。
"荐藻明区区":表明自己小小心意。
"万里露寒殿":在遥远的露寒殿,
# 露寒殿:宫殿名。
"开冰清玉壶":打开冰像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君王晚上纳凉时,
"此味亦时须":这种美味正需要。
# 时须:时时需要。须,通“需”,需要。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详细描述制作槐叶冷淘的原料采摘及准备过程,让读者清晰了解食物制作初始步骤,增强真实感。比喻:“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将槐叶冷淘比作珠子,形象写出其珍贵诱人,且说吃起来比雪还凉,生动描绘食物口感特点。借物抒情:诗人通过对槐叶冷淘的描述,从制作到品尝,再到想进献给君王,借对这一食物的情感抒发自己内心期盼,期盼能为君王献上美食,体现自己心意。
2. 分段赏析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主要描述槐叶冷淘的制作过程,从采摘槐叶到使用新面,再到放入鼎中煮熟,最后提及美食带来的食欲,让读者了解美食制作及诱人之处,为下文情感抒发做铺垫。“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着重描写槐叶冷淘的色泽、口感等特点,如碧绿鲜亮、清凉如雪,表达对美食的高度赞赏,并由此产生希望骑着快马将其送到宫殿给君王品尝的想法,情感进一步升华。“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诗人考虑到路途遥远可能存在的困难,但依然热情不减,以献芹荐藻自比,表达自己的忠诚。想象君王纳凉时或许需要此味,深化希望进献美食以表忠心的主题。
# 文字好用经语亦一病。东坡写此诗至“路远思恐泥”云:此不足属法!
宋朱熹《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