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妆晚":寿阳公主梳妆已晚,
"慵匀素脸":懒得仔细匀染素净的脸庞,
"经宵醉痕堪惜":一夜微醉的痕迹更添怜惜。
"前村雪里":前村雪地里,
"几枝初绽":几枝梅花刚刚绽放,
"出冰姿仙格":露出冰雪般的高洁姿态与超凡仙姿。
"忍被东风":怎忍心让它被春风,
"乱飘满地":胡乱吹得满地面都是,
"残英堆积":凋残的花瓣层层堆积起来。
"可堪江上起离愁":更哪堪江上泛起阵阵离愁,
"凭谁说寄":这份心事能向谁诉说,
"肠断未归客":最断肠的,是那归期未定的游子。
"流恨声传羌笛":饱含着怨恨的声音,从羌笛里传播出来。
"感行人、":连路上的行人都被触动、
"水亭山驿":在水亭边、山驿旁黯然神伤。
"越溪信阻":越溪的信笺被阻断,
"仙乡路杳":仙乡的路途遥不可及,
"但风流尘迹":只剩风中模糊的旧迹。
"香艳浓时":当梅花的娇艳正浓时,
"东君吟赏":春神东君虽曾欣赏吟咏,
"已成轻掷":却终究轻易将它抛弃。
"愿身长健":只愿自己身体康健,
"且凭阑":暂且倚着栏杆,
"明年还放春消息":盼明年还能等来春归的消息。
北宋书画家、诗文家
王诜(1037?~1104),北宋书画家、诗文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居开封(今属河南)。迎娶宋英宗之女蜀国公主,被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之职。官至定州观察使,封开国公,谥荣安。王诜博学多才,常与苏轼等交往,工诗善文,尤精画艺。其师法李成山水,笔意清润挺秀,亦擅青绿重色,兼写墨竹,学文同。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瀛山图》等。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有词作《鹧鸪天·才子阴风度远关》《花心动·蜡梅》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梅词,介绍了北宋词人王诜笔下梅花的姿态、命运与借梅抒怀的情思,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冰清玉洁的赞美,又借梅落表明诗人离别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用典:“寿阳妆晚”句,巧用“寿阳妆”典故。南朝寿阳公主因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形成天然妆饰,后世称“梅花妆”,代表清丽脱俗之美。词中以“寿阳妆晚”暗喻梅花初绽如美人慵懒梳妆,既赋予梅花人格化的优雅姿态,又暗示其短暂易逝的命运。通过历史意象与自然景物的交融,强化了梅花的高洁特质与词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直抒胸臆:“愿身长健,且凭阑,明年还放春消息”,结尾以“愿”字领起,表达对健康长寿的渴望与对来年春归的期盼,将个人伤春升华为对生命延续的信念,情感由悲转坚,余韵悠长。对比:上阕以“几枝初绽,出冰姿仙格”与“乱飘满地,残英堆积”形成盛衰对照。前者以“初绽”“冰姿”展现梅花凌寒而生的清丽仙格,后者以“乱飘”“残英”暗示繁华易逝的凋零命运。这种从含苞到飘零的物候变化,暗合人生由盛转衰的必然轨迹。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寿阳妆晚,慵匀素脸,经宵醉痕堪惜”,借用“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勾勒出一位因赏梅而妆扮迟滞的女子形象。“慵匀素脸”“经宵醉痕”以细腻笔触刻画其慵懒倦怠之态,暗含对梅花的痴迷与眷恋。接着“前村雪里,几枝初绽,出冰姿仙格”转向对梅花的直接描写:雪地中初绽的梅花,如冰似玉,宛若仙子,既突出其高洁姿态,也为后文“残英堆积”的凋零作铺垫。“忍被东风,乱飘满地,残英堆积”笔锋一转,写东风无情吹落梅花,满地残红堆积,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痛惜。末句“可堪江上起离愁,凭谁说寄,肠断未归客”由梅及人,将落梅之景与离人愁绪结合,江面上的离愁无人可诉,未归的游子肝肠寸断,情感从惜花过渡到思人,更显深沉。下片“流恨声传羌笛”以羌笛之声传递绵长愁恨,羌笛本就常与边塞、离别关联,此处更添哀婉。“感行人、水亭山驿”写漂泊的行人在水亭山驿间辗转,暗合“未归客”的羁旅之苦。“越溪信阻,仙乡路杳,但风流尘迹”进一步强调音书断绝、归程难觅的现实:越地的书信被阻断,故乡的路途遥不可及,只剩风尘仆仆的足迹,将思念与无奈推向高潮。“香艳浓时,东君吟赏,已成轻掷”笔锋再转,由眼前落梅联想到梅花盛开时,春神虽曾欣赏其娇艳,却终究任其匆匆凋零,暗含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结句“愿身长健,且凭阑,明年还放春消息”则笔调稍缓,以“愿身长健”的朴素心愿与“明年再赏梅”的期待作结,在愁绪中透出一丝希望,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王诜《失调名》
下一篇:宋·王诜《踏青游·金勒狨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