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
·
jīn
jǐng
xiān
qiū

朝代:宋作者:王诜浏览量:1
jīn
jǐng
xiān
qiū
piāo
huáng
huí
jīng
jué
mèng
chū
cháng
wēi
yān
dàn
shū
chí
táng
jiàn
liǎo
huā
míng
líng
huā
lěng
ǒu
huā
liáng
yōu
rén
guàn
zhěn
dān
qīn
lěng
rèn
shāng
biāo
cuī
huàn
nián
guāng
wèn
shuí
xiāng
bàn
zhōng
qīng
kuáng
yǒu
zhú
jiān
fēng
zūn
zhōng
jiǔ
shuǐ
biān
chuáng

译文

庭院里的井台已早早有了秋意,梧桐树叶飘落,泛出黄色。好几次从梦中惊醒,感觉梦境刚刚开始却已漫长。雨丝细密,烟雾淡薄。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渐渐地,蓼花绽放得鲜明起来,菱花透着清冷,荷花也带着凉意。隐居的人早已习惯,枕头单薄,被子清冷,任凭秋风、催促着时光流转。试问有谁相伴,整日过着放达不羁的生活。有竹林间的清风,杯中的美酒,水边的卧榻。

逐句剖析

"金井先秋":庭院里的井台已早早有了秋意,

"梧叶飘黄":梧桐树叶飘落,泛出黄色。

"几回惊觉梦初长":好几次从梦中惊醒,感觉梦境刚刚开始却已漫长。

"雨微烟淡":雨丝细密,烟雾淡薄。

"疏雨池塘":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

"渐蓼花明":渐渐地,蓼花绽放得鲜明起来,

"菱花冷":菱花透着清冷,

"藕花凉":荷花也带着凉意。

"幽人已惯":隐居的人早已习惯,

"枕单衾冷":枕头单薄,被子清冷,

"任商飚、":任凭秋风、

"催换年光":催促着时光流转。

"问谁相伴":试问有谁相伴,

"终日清狂":整日过着放达不羁的生活。

"有竹间风":有竹林间的清风,

"樽中酒":杯中的美酒,

# 樽:一作尊。

"水边床":水边的卧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子·金井先秋》是宋代王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一幅秋夜清幽的画面,抒发了词人孤寂闲适的心境。上阕写景,开篇“金井先秋,梧叶飘黄”点明时节,营造出秋意渐浓的氛围。“雨微烟淡。疏雨池塘”进一步渲染环境,“渐蓼花明,菱花冷,藕花凉”通过描写不同花卉的状态,细腻地表现出秋的清冷,画面感十足。下阕抒情,“幽人已惯,枕单衾冷”刻画了词人孤独的生活状态,“任商飙、催换年光”体现出其对时光流逝的坦然接受。最后“问谁相伴,终日清狂。有竹间风,尊中酒,水边床”表明词人以自然之景和美酒为伴,享受这份清狂自在。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书画家、诗文家

王诜(1037?~1104),北宋书画家、诗文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居开封(今属河南)。迎娶宋英宗之女蜀国公主,被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之职。官至定州观察使,封开国公,谥荣安。王诜博学多才,常与苏轼等交往,工诗善文,尤精画艺。其师法李成山水,笔意清润挺秀,亦擅青绿重色,兼写墨竹,学文同。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瀛山图》等。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有词作《鹧鸪天·才子阴风度远关》《花心动·蜡梅》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作者王诜是宋英宗的女婿(驸马),在元丰年间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而被贬官。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仕途失意之时,通过“幽人已惯”的独居生活描写和“任商飚、催换年光”的淡然心境,反映出文人经历政治挫折后的心态变化。词中“金井”这一意象多见于宫廷题材的诗词,暗示了作者曾经的贵族身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秋日抒情词。上阕描绘了秋日景象:金井先感秋意,梧叶飘黄,疏雨池塘,蓼花、菱花、藕花在秋景中各具情态,营造出清冷的秋意。下阕写幽人惯于孤寂,任秋风催换时光,以竹间风、樽中酒、水边床相伴,表达了闲适淡泊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意向组合:“金井先秋,梧叶飘黄。几回惊觉梦初长。雨微烟淡。疏雨池塘。渐蓼花明,菱花冷,藕花凉”,运用了意象组合,将“金井”“梧叶”“疏雨”“蓼花”“菱花”“藕花”等秋日意象串联,勾勒出一幅叶片泛黄、烟雨朦胧、花草清寒的清冷秋景,表达了对秋日萧瑟氛围的感知与淡淡的闲愁。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金井先秋,梧叶飘黄”以秋景起兴。“金井”指华美的井栏,点出环境之雅;“梧叶飘黄”则通过梧桐叶色的变化,直观地传达出秋意渐浓的信息。“先秋”二字暗示秋意来得突然,为全词奠定了清冷的基调。“几回惊觉梦初长”转入抒情。“惊觉”表明词人从睡梦中醒来,“梦初长”则暗示梦境的漫长与虚幻,或许梦中是温暖美好的,而梦醒后面对的却是萧瑟的秋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雨微烟淡。疏雨池塘”描绘了一幅朦胧的秋雨图。“雨微”“烟淡”写出了秋雨的轻柔与迷蒙,“疏雨池塘”则将视线聚焦到池塘之上,细雨洒落在池塘水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渐蓼花明,菱花冷,藕花凉”通过描写三种秋花,进一步渲染秋意。“蓼花明”写蓼花在秋风中显得格外鲜艳,然而这种鲜艳却更衬托出周围环境的清冷;“菱花冷”“藕花凉”则直接点明了菱花、藕花所感受到的寒意,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强化了秋的凉意,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下阕“幽人已惯,枕单衾冷”刻画了词人的生活状态。“幽人”指隐居之人,这里词人以幽人自比,“已惯”表明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寂寞的生活,“枕单衾冷”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写出了秋夜的寒冷与词人的孤寂。“任商飙、催换年光”中,“商飙”指秋风,词人任由秋风吹拂,看着时光在秋风中流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超脱交织的复杂情感。他似乎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不再抗拒时光的流转。“问谁相伴,终日清狂”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自我排遣。“问谁相伴”直接抒发了词人对陪伴的渴望,然而无人相伴的现实让他只能“终日清狂”,以一种看似放浪形骸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寂寞。“有竹间风,樽中酒,水边床”则具体写出了词人自我排遣的方式。“竹间风”带来自然的清凉与宁静,“樽中酒”是词人借酒消愁的工具,“水边床”则是他休憩之所。这三样事物构成了词人清幽而略带孤寂的生活场景,他在自然的陪伴下,在酒的麻醉中,在水边的宁静里,试图忘却内心的忧愁。

4. 作品点评

现在研究者认为,这首词是王诜“清丽缠绵”词风的代表。词里“疏雨池塘”的朦胧画面,和“终日清狂”的洒脱劲头,一起组成了宋代文人词里“雅致又不失疏放”的独特审美味道。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通过“梧叶飘黄”到“藕花清凉”的季节变化,悄悄带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相互交融,形成了这样一种抒情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诜《子瞻再和前篇非惟格韵高绝而语意邓重相与甚》

下一篇:宋·王诜《耳疾去后呈东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