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冉冉东西陌":春光渐渐遍布东西南北的田间小路,
# 陌:田间小路。,冉冉:渐进貌。
"几日娇魂寻不得":我所思念的女子啊,不知道去向何方,寻之不得。
# 娇魂:指女主人公。
"蜜房羽客类芳心":我的芳心如蜜蜂一样,
# 羽客:蜜蜂。句谓痴情寻觅,有类蜜蜂。,蜜房:蜂房。
"冶叶倡条遍相识":遍识野草闲花,却不见你的踪影。
# 遍相识:借遍相识说明寻找遍了。,冶叶倡条:指杨柳柔美繁盛的枝条。
"暖蔼辉迟桃树西":在白日渐长的和煦春日,我和你在桃树下相见,
# 辉迟:迟日。《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暖蔼:和煦的烟霭。
"高鬟立共桃鬟齐":你的发髻和灼灼桃花相衬,人比花娇。
# 桃鬟:繁盛如云鬟的桃花。,立共:一作“共立”。
"雄龙雌凤杳何许":而现在我和你隔得是何其之远,
# 雄龙雌凤:分喻男女双方。
"絮乱丝繁天亦迷":我思念你的心情就如杨花柳絮,空中游丝,繁杂不定,凄迷非常。
# 絮乱丝繁:象征思绪纷乱。
"醉起微阳若初曙":午睡初起,斜阳照射进来,恍惚中仿佛见到了你如曙光般的容颜,
# 微阳:落日徐光。
"映帘梦断闻残语":梦境已经被打断了,只依稀记得你在梦中的只言片语。
# 闻残语:恍惚似听到梦中零星话语。,梦断:即梦醒。,映帘:指残阳。
"愁将铁网罥珊瑚":愁绪满怀,想要用铁网缠绕珊瑚,
# 愁将铁网罥珊瑚:谓搜寻之用力。罥,挂取。
"海阔天翻迷处所":在深海里找寻你的踪迹,可是海阔天空,天地茫茫,我最终还是迷失在没有你的路途。
"衣带无情有宽窄":我因为思念你而瘦削,衣服虽然没有情感,但却宽松了很多,
# 宽窄:义偏宽。《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春烟自碧秋霜白":虽然是绿野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我的心却如秋霜一般惨淡。
# 春烟自碧秋霜白:谓春景有如秋霜。
"研丹擘石天不知":我找寻你的心就如那丹砂和磐石一样不曾动摇,但却没有人知晓,
# 研丹擘石天不知:谓爱情坚贞不渝。研:磨碎。擘:分开。
"愿得天牢锁冤魄":希望用天牢锁住你的魂魄,不要让你的魂魄四处游荡。
# 天牢:星名。《晋书·天文志》:“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此仅用其字面。天牢锁其冤魂,天总会有知其冤之时。
"夹罗委箧单绡起":或许此时的你已经把夹衣收进箱子,穿上了单衣等待夏日的来临,
# 单绡:单绸衣。,夹罗委箧:把夹罗衣放在竹箱里。
"香肌冷衬琤琤珮":你肌肤清冷衬着佩环摇动的声音。
# 肌:《全唐诗》校:“一作眠。”
"今日东风自不胜":今日的东风已经无力,
# 不胜:受不了,谓东风无力,不能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化作幽光入西海":化作幽冥之光落入了西海。
# 入西海:谓东风消逝,暗指由春入夏。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燕台四首·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吟咏了一段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全诗以春为背景,表面写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实则隐含着对人生理想破灭的哀叹。诗中“娇魂”“雄龙雌凤”等意象,既指向具体情感经历,亦暗喻诗人仕途坎坷、抱负难伸的悲愤,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2. 写作手法
比喻:“蜜房羽客类芳心”以蜜蜂喻痴心;“雄龙雌凤”象征理想化的爱情或人生追求;“幽光入西海”以自然意象隐喻希望湮灭。夸张:“海阔天翻迷处所”以夸张空间描写表现内心迷失。拟人:“衣带无情有宽窄”赋予衣带情感,强化相思之苦。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以春光流动为背景,描绘诗人对“娇魂”的执着追寻。“风光冉冉”以动态描写展现春光的柔美与无处不在,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蜜房羽客类芳心”以蜜蜂采蜜为喻,象征诗人如蜂般痴心追寻“冶叶倡条”(繁茂枝叶),实则隐喻对理想或情感的探索。“暖蔼辉迟”营造春日黄昏的朦胧氛围,“高鬟立共桃鬟齐”以人花互喻,将女子高髻与繁花并置,似真似幻,突出初见时的惊艳与迷离。然而“雄龙雌凤杳何许”陡然转折,以龙凤难逢喻情感阻隔,天地间“絮乱丝繁”的意象则象征思绪纷乱,强化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微阳若初曙”以光线错觉表现恍惚心境,“铁网罥珊瑚”化用典故,以铁网捞珊瑚的徒劳喻追寻无果,暗含对爱情或理想难以把握的绝望。“衣带无情”以衣带宽窄变化暗喻相思消瘦,与“春烟自碧秋霜白”的景物对比,强化物是人非的哀感。“研丹擘石”用《吕氏春秋》典故,以丹砂坚贞自喻,却感叹“天不知”,最终“幽光入西海”以春光的消逝象征希望的湮灭,意境凄美而苍凉。
4. 作品点评
《燕台四首·春》以李商隐特有的“深情绵邈”笔法,以奇幻的想象来构筑迷离朦胧的意境,用秾艳的词采表达炽热痴迷的情感,达到哀感缠绵、一唱三叹的效果,营造出一种华艳而朦胧的风格。这首诗的内容、情调、风格、语言和意境都比较接近词。宋人词中多次提到和化用这组诗中的句子,说明这组诗对宋词的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
上一篇:唐·杜甫《赠李白》
下一篇: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