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女萝草":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
#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妾作菟丝花":妻妾就如菟丝花。
#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轻条不自引":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
# 引:避开,退却。
"为逐春风斜":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百丈托远松":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
# 托:寄托,依靠。
"缠绵成一家":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言会面易":谁说见一面很容易,
# 面:一作合。
"各在青山崖":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女萝发馨香":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
"菟丝断人肠":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枝枝相纠结":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
"叶叶竞飘扬":因而想入非非。
# 竞:争逐,比赛。
"生子不知根":生出的子实不知道根源在哪里,
"因谁共芬芳":又和谁一起散发芬芳呢?
"中巢双翡翠":在它们中间栖息着成双的翡翠鸟,
# 翡翠:翠鸟。
"上宿紫鸳鸯":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 上宿:指睡觉。
"若识二草心":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
"海潮亦可量":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歌通过“女萝”与“菟丝”的植物意象,描绘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依附地位及其情感焦虑,同时借“生子不知根”“中巢双翡翠”等隐喻,暗喻诗人自身在政治依附中的迷茫与失意。
2. 写作手法
拟人:赋予女萝草和菟丝花人的情感与行为,如“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将植物随风摆动的自然现象,赋予了女子在爱情中被动随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对比:“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将夫君在外得意(女萝发馨香)与妻妾在家忧愁(菟丝断人肠)进行对比,突出女子的哀怨;“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中妻妾的坚定与前文夫君可能的变化形成对比,强化了思妇形象。象征:“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以植物的枝枝缠绕、叶叶飘扬,象征夫妻间爱情的纠葛与起伏;“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以翡翠鸟和紫鸳鸯成双成对,象征夫妻团聚的美好,同时反衬女子的孤独。
3. 分段赏析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开篇将夫君比作女萝草,妻妾比作菟丝花。古人常用这两种植物比喻新婚夫妇,菟丝花柔弱需缠绕他物生长,女萝草有众多细枝,形象地展现出新婚之后妻妾对夫君的依附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础,体现出夫妻间相互依存的美好情感。“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描绘出菟丝花和女萝草纤细的枝条无法自行伸展,只能随春风倾斜的形态。这既写出了植物的柔弱,也象征着女子在爱情中的被动与随顺,如同枝条受春风摆布一般,女子在爱情中往往处于跟随、依赖的地位。“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进一步描述女萝草攀附远处高松,相互缠绕如同成为一家的情景。“百丈”突出女萝攀附之高,“缠绵”生动展现出两者难解难分的状态,寓意着夫妻间爱情的紧密相连,生动地描绘出夫妻恩爱、相互依存的画面。“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笔锋一转,从之前的恩爱缠绵转为感叹相见之难。两人各在青山的悬崖边,路途险阻,相隔甚远。这一句不仅表现出夫妻间因距离产生的相思之苦,也暗喻诗人自身在仕途上与理想的距离,仕途艰难,难以实现抱负。“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运用夸张手法,“女萝发馨香”描绘出夫君在外得意的状态,而“菟丝断人肠”则强烈地表现出妻妾在家中因担忧夫君变心而焦急无奈、肝肠寸断的心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女子的哀怨情感。“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再次描写女萝草和菟丝花的形态,枝枝相互缠绕纠结,体现出两者关系的紧密,如同夫妻间的情感纠葛;叶叶竞相飘扬,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象征着爱情中的起伏波折,暗示夫妻间情感并非一帆风顺。“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以植物生子不知根,隐喻女子对爱情未来的迷茫,不知与谁共享爱情的美好。而翡翠鸟和紫鸳鸯成双成对地栖息,与女子独守空闺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女子对夫妻团聚的渴望,同时也表达出女子对夫君在外与他人亲近的担忧。“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自己永不变心的坚定心意,如同“海枯石烂不变心”。这与前面夫君在外可能的种种行为形成对比,塑造出一个独守空房、思念丈夫且坚守爱情的思妇形象,也借此传达出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态度。
# 武士海河(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这首诗除了对妇女的命运和生活表示怜悯,还揭露了社会繁荣昌盛背后的黑暗腐朽。
现代孙以昭《中国文化与古代文学》
上一篇:唐·裴迪《辋川集二十首·栾家濑》
下一篇:唐·杜甫《哀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