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古建国":益州是古老的建国之地,
"远自蚕丛来":它的历史久远,从蚕丛时期就开始了。
"吾敢怪鳖灵":我怎敢责怪鳖灵,
"人有化牛哀":就如同人有化身为牛的悲哀。
"惟爱老翁井":只喜爱老翁井,
"苏仙手所开":它是苏仙亲手开凿的。
"乘轺难少留":乘坐轺车出行难以稍微停留,
"门前厩吏催":门前掌管马厩的官吏在催促。
"愧子远相送":感激你远道相送,
"同把岩下杯":我们一起在下岩举杯共饮。
"至今梦见之":直到现在还会梦到那里,
"石壁青崔巍":那石壁青色高峻。
"岂伊四座客":哪里是四座的宾客,
"能屈一世才":能够委屈一世的贤才。
"去者不可招":离去的人不能再招来,
"至者不可推":到来的人也不可拒绝。
# 者:一作才。
南宋诗人
晁公溯(1117?~?),南宋诗人。字子西,号嵩山居士,又号箕山先生,山东巨野人。晁冲之季子,晁公武之弟,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历官梁山县尉等职,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其以文章闻名于时,师璿称其“雄深健雅,钜丽俊杰”。其诗挥洒自如,清新自然。著有《嵩山居士集》等。
1. 分段赏析
“益州古建国,远自蚕丛来”,开篇点明益州是古老的国度,其历史可追溯到蚕丛时代,展现出诗人对益州历史的追溯和感慨,引发读者对益州历史的联想。“吾敢怪鳖灵,人有化牛哀”,由益州历史进一步展开,提到鳖灵,以人世间有化牛哀这样奇异的事情,说明不应责怪一些超乎常理的现象,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世间奇事的豁达看法,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惟爱老翁井,苏仙手所开”,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对老翁井的喜爱,强调这是苏仙亲手开凿的,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从对历史的感慨过渡到对具体古迹的喜爱,展现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乘轺难少留,门前厩吏催”,描述了自己乘坐轻便马车出行时难以停留的情景,门前厩吏的催促更增添了一种紧迫感,表现出诗人行程的匆忙,为下文与友人分别埋下伏笔。“愧子远相送,同把岩下杯”,回忆起伯浑从远方前来送自己,两人一起在岩下举杯的场景,“愧”字体现出诗人对友人远道相送的愧疚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这一场景充满了温馨和感动。“至今梦见之,石壁青崔巍”,诗人至今仍会梦到那岩下的情景,青色高峻的石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通过梦境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那次相聚在诗人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也流露出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岂伊四座客,能屈一世才”,感慨四座的宾客不能委屈一世的贤才,体现出诗人对人才际遇的思考,认为真正的人才不应被世俗的场合所束缚,表达了对贤才的尊重和对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惋惜。“去者不可招,至者不可推”,表达了对人生聚散的无奈,离去的人无法招回,到来的人也无法拒绝,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