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cóng
xiōng
xiāng
yáng
shào
hào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jié
wèi
shí
shì
suǒ
jiāo
jìn
háo
xióng
què
qín
shòu
shǎng
jìn
nìng
wéi
gōng
tuō
shēn
bái
rèn
shā
rén
hóng
chén
zhōng
dāng
cháo
gāo
shì
chēng
yīng
xióng
xiǎo
jié
yán
tuì
退
gēng
chōng
líng
dōng
guī
lái
chǎn
shēng
shì
zhuǎn
péng
zhāo
qiú
bǎi
huáng
jīn
kōng
tán
jiàn
áng
chū
mén
bēi
qióng
xiōng
qīng
yún
shì
rán
nuò
wén
zhū
gōng
suǒ
chén
piàn
yán
piàn
yán
guì
qíng
tōng
huá
tǎng
jiē
gān
qiū
cǎo
tóng

译文

我在年轻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所结交的尽是志向高远朋友。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都认为我是英雄。当然,这些小节都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逐句剖析

"结发未识事":我在年轻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

# 结发:古时成年男子开始束发之时,这里是指年轻的时候。

"所交尽豪雄":所结交的尽是志向高远朋友。

"却秦不受赏":不为报酬而助人,

# 却秦不受赏:用战国时鲁仲连故事以示己志。鲁仲连,齐人。游赵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客将军新垣衍至赵,要赵尊秦昭王为帝以求罢兵。鲁仲连以尊秦为帝之后患说服了新垣衍,秦将也退兵五十里。适逢魏信陵君出兵救赵,遂解邯郸之围。事后赵要封鲁仲连官爵,并以千金为赠,鲁仲连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而去。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击晋宁为功":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 宁为功:不居功。,击晋:一作救赵。指战国时期朱亥跟随信陵君用铁锤击杀晋鄙、夺符救赵之事。

"托身白刃里":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

"杀人红尘中":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当朝揖高义":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

"举世称英雄":官民同赏都认为我是英雄。

"小节岂足言":当然,这些小节都不足言道,

"退耕舂陵东":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 舂陵:在今湖北枣阳县。

"归来无产业":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

"生事如转蓬":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

# 转蓬:形容生活不稳定。,生事:生计。

"一朝乌裘敝":身穿的狐裘破烂,

# 一朝乌裘敝:用苏秦故事形容自己的困境。《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乌裘,黑色皮衣。

"百镒黄金空":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 镒: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等于二十四两,也有说二十两。

"弹剑徒激昂":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 弹剑:这里用冯谖弹剑作歌的典故。

"出门悲路穷":悲日暮途穷。

"吾兄青云士":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

# 青云士:品格高尚的人。

"然诺闻诸公":一诺千金,名噪公卿。

# 闻诸公:因重然诺而为诸公所知。,然诺:应许,许诺。

"所以陈片言":所以来与你告个急,

# 陈片言:陈述简短的话。

"片言贵情通":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

"棣华倘不接":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

# 棣华:喻兄弟。

"甘与秋草同":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少年侠气与中年落魄的对比,向从兄倾诉怀才不遇的悲愤,暗含求助之意。诗中运用引用、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诗人豪爽的性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开元十五年,李白寓居安陆,散尽家财后生活困顿,赴襄阳向担任县尉的堂兄李皓求助。诗中既回顾早年任侠生涯,又直言当下“生事如转蓬”的困境,是李白少有的“现实向”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又是一首赠友求助诗,描绘了诗人少年时“杀人红尘”的侠士锋芒与中年“乌裘敝尽”的落魄困顿,展现了盛唐文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与不失尊严的求助,在豪侠底色中透出真实的人性温度。

2. 写作手法

用典:“却秦不受赏”,引用鲁仲连义举的典故,以历史侠士自喻,强化豪侠底色。对比:“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将年少时与豪杰交往及做出如鲁仲连却秦不受赏般壮举,和当下处境等对比,突出人生境遇变化,感慨时光流逝。衬托:“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塑造了从兄为高洁且重然诺的形象。从兄在品德与声誉上的出众,衬托出诗人对从兄的敬重与推崇。同时,基于这样优秀的从兄形象,诗人发出“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的感慨,衬托出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以及对从兄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并与自己保持深厚情谊的殷切期望。

3. 分段赏析

前八句尽显少年侠气。“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以率真口吻揭开往事:少年李白不懂世故,结交的皆是热血之士。“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化用战国典故,暗指曾为友人仗义出手却不求回报;“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以惊心动魄的场景,勾勒盛唐游侠“十步杀一人”的快意恩仇,“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更将这份侠气推向顶点——那时的他,是世人敬仰的“英雄”。中间六句写出中年落魄。“退耕舂陵东”笔锋陡转:曾经的侠士归耕田园,却“无产业”“如转蓬”,连御寒的“乌裘”都破旧,千金散尽只剩“弹剑徒激昂”的无奈。“弹剑”典故的使用尤为精妙:战国冯谖曾因孟尝君薄待而弹剑悲歌,李白借此暗示自己求职(如求见韩朝宗)的屡屡碰壁,“出门悲路穷”五字,道尽理想与现实的残酷落差。最后六句写出向友人求助与自己的傲骨。“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转向对从兄的赞美:你是重然诺的高洁之士,所以我冒昧陈情。“片言贵情通”点明求助本意,却以“棣华倘不接”(棣花不连,喻兄弟疏离)的委婉表达,避免乞讨的卑微;结尾“甘与秋草同”掷地有声——若兄长袖手,我宁愿如秋草凋零,也不失尊严。求助诗写出侠气,正是李白的独特处。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李白以“弹剑激昂”写困顿,用“秋草同枯”守尊严,求助诗亦如剑气破空,豪气万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虽然大言自夸,但可窥见李白少年时行迹之一二,亦可见其受行侠风气影响之深。唐魏颢《李翰林集序》云白‘吵任侠,尝手刃数人。’魏颢与李白亲密相处过一段时间,所言当不虚。”

现代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阎琦《李白诗选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项斯《长安退将》

下一篇:唐·郑谷《中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