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驿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yuán
niǎo
yóu
wèi
jiǎn
shū
fēng
yún
cháng
wèi
chǔ
lìng
shàng
jiàng
huī
shén
zhōng
jiàn
xiáng
wáng
zǒu
zhuàn
chē
guǎn
yuè
yǒu
cái
zhōng
tiǎn
guān
zhāng
mìng
nián
jǐn
jīng
miào
liáng
yín
chéng
hèn
yǒu

译文

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谋划,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逐句剖析

"猿鸟犹疑畏简书":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

# 猿鸟犹疑畏简书:“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猿,一作“鱼”。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风云常为护储胥":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 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徒令上将挥神笔":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谋划,

# 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终见降王走传车":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 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降王:指后主刘禅。,终:一作“真”。

"管乐有才终不忝":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

# 终不忝:真不愧。终:一作真。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关张无命欲何如":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 欲:一作“复”。,关张:关羽和张飞,均为蜀国大将。

"他年锦里经祠庙":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

# 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他年:作往年解。

"梁父吟成恨有余":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父吟”即指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筹笔驿》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之手,是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仿若壮阔历史绘卷,把诸葛亮跌宕一生嵌入尖锐复杂的时代浪潮。诗人巧用抑扬议论、宾主衬托与虚实用事之法,跳出窠臼。在怀诸葛、借古讽今间,抒发对晚唐国运的隐忧,读罢心潮难平,为后世留下无尽回味与文学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筹笔驿》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之手,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诗人在结束梓州幕任职后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怀古伤今,写下了这首诗以凭吊诸葛亮。诗中极力推崇诸葛亮才比管仲、乐毅,却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后主刘禅终于成为亡国之君,自是遗恨千古。这沉痛的历史慨叹,和晚唐政局相关。沉郁悲壮,韵唱深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筹笔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为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同时对懦弱昏庸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加以贬斥。

2. 写作手法

拟人:首联“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说猿鸟仿佛还畏惧诸葛亮的军令文书,风云常常护卫着他的军营壁垒。“犹疑”“畏”“为护”等词语,将猿鸟、风云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诸葛亮生前的威望和死后的遗威,烘托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对比:颔联“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中,“徒令”与“终见”形成鲜明对比,诸葛亮精心谋划、挥笔运筹,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报国之志,然而最终却眼见蜀汉后主刘禅投降,乘坐传车被掳,这种对比凸显出了历史的残酷与无奈,强化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颈联“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将诸葛亮与管仲、乐毅相比,表明诸葛亮的才能不逊色于古代贤能之士,是正面肯定;而关羽、张飞的早逝与诸葛亮的才能形成对比,突出即便诸葛亮有管仲、乐毅之才,也因得力助手的离世而难以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进一步深化了悲剧色彩。用典:全诗多处用典,如以“简书”代指军令文书,“储胥”指代营垒,“管乐”借指诸葛亮的才能可比管仲、乐毅,“关张”直接点明关羽和张飞,“梁父吟”则既关联诸葛亮喜好吟诵《梁父吟》之事,也暗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思与感慨。这些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表达更加含蓄、典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让读者能够通过典故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筹笔驿现实景象的描写,如首联对猿鸟、风云的描写是眼前实景,又有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想象与回忆,如对诸葛亮挥笔运筹、刘禅投降等情景的描绘属于虚写。虚实结合,使诗歌既具有现实的厚重感,又有历史的纵深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表达得更加深沉、丰富。以小见大:诗人以“筹笔驿”这一具体地点为切入点,通过对与筹笔驿相关的诸葛亮的事迹的描写与感慨,展现了蜀汉兴衰这一重大历史主题,进而借古讽今,影射晚唐时期的政治局势,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小的地点和事件,反映大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问题,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3. 分段赏析

李商隐的《筹笔驿》宛如一颗璀璨而深沉的明珠,熠熠生辉。这是一首诗人途经筹笔驿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咏怀古迹佳作。开篇首联“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构思新奇,如神来之笔。诗人将筹笔驿周边的猿鸟、风云赋予人格,使之仿若有灵。猿鸟像是依旧对诸葛亮当年严明的军令简书心怀忌惮,风云也好似忠诚卫士,年复一年守护着他遗留的军事营垒。此处并未直白描绘诸葛亮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却以这些自然之物的“反应”为宾,巧妙地拱托出诸葛亮治军如神的赫赫威名这一主。它们不只是简单的环境渲染,营造肃穆庄严氛围,更化实景为虚笔,让读者透过想象,真切感受到“孔明风烈”,敬意油然而生。颔联“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笔锋陡然一转,情感跌宕起伏。“徒令”“终见”二词,如重锤敲击,力透纸背。诸葛亮曾在这筹笔驿运筹帷幄,挥笔定乾坤,尽显非凡才智,怎奈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最终换来的竟是后主刘禅懦弱投降,乘坐传车沦为阶下囚的悲凉结局。一扬一抑之间,满是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沉叹息,对刘禅昏庸无能的隐晦讥讽,反差强烈,令人唏嘘不已。颈联“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深入剖析蜀汉兴衰的内在缘由。诗人先以管仲、乐毅之才盛赞诸葛亮,肯定其经天纬地之能,认为凭他的本事,蜀汉本有逐鹿中原、成就霸业的希望。可命运偏生波折,关羽、张飞这等忠勇大将过早离世,如同雄鹰折翼,让诸葛亮独木难支。在用典上,以古之贤能“管乐”对应今之豪杰“关张”,虚实相生,古今成对,既贴合诸葛亮自比管乐的史实,又精准道出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困境,奇巧自然,毫无雕琢之感。尾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将时间线拉回往昔,诗人回忆起曾经路过锦里武侯祠的情景。彼时,吟诵着诸葛亮生前喜爱的《梁父吟》,心中涌起的遗憾如潮水般绵绵不绝。这“恨”字,既是为诸葛亮一生呕心沥血却大业未成的遗恨,又何尝不是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目睹晚唐国势倾颓却无力回天的喟叹?一抑一扬间,将满腔复杂情绪婉转道出,余韵悠长。整首诗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将诸葛亮及其波澜起伏的一生置于尖锐复杂的时代洪流之中。诗人运用抑扬交替的议论、宾主拱让的衬托、虚实结合的用事手法,跳脱常规,别具一格。在缅怀古人的同时,借古讽今,抒发内心深处对晚唐命运的隐忧,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忘怀,为后世留下了品咂不尽的历史余味与文学魅力。

4. 作品点评

《筹笔驿》作为唐代李商隐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将诸葛亮及其事业置于尖锐复杂的局势下考量,在矛盾运动中洞察历史人物、总结经验。全诗波澜跌宕,令人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属对亲切,又自有议论,他人亦不能及也。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

宋范温《潜溪诗眼》

# 起句十四字,壮哉!五六痛恨至矣。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此篇八句匀停,略成晚唐诗一体。

明顾璘《批点唐音》

# 周弼列为四虚体。苏轼曰:诵首二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周珽曰:此追忆武侯而深致感伤之意。谓其法度忠诚,本足感天人,垂后世,然筹划虽工,汉祚难移,盖才高而命不在也。他年经武侯祠庙,而恨功之徒劳,与武侯赋《梁父吟》所以恨三良者更有馀也。联属清切又有意,他人不能及。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少陵之叹武侯“诸葛大名”一首,正可与此诗相表里。

清黄周星《唐诗快》

# 起得凌空突兀······猿鸟无知,用“疑”;风云神物,直用“长为”矣,有分寸。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管乐”、“关张”皆实事,胜前者(按指《隋宫》)“玉玺”、“锦帆”。

清张载华《初白庵诗评》

# 鱼鸟风云,写得诸葛武侯生气奕奕。“徒令”一转,不禁使人嗒焉欲丧······此诗一二擒题。三四感事。五承一二、六承三四,尚论也。七八总收,以致其惓惓之意焉。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一二壮丽,意亦超脱。以下四句是武侯论,非筹笔驿诗。七八犹有馀意。

清屈复《唐诗成法》

# 为驿作衬,兼入凭吊意。首尾相映有笔力。

清毛张健《唐体馀编》

# 瓣香老杜,故能神完气足,边幅不窘。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起势突兀,通首一气呵成。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千锤百炼,乃有此起(首二句下)。五六跌荡有神。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通用故事,操纵自如,而意亦曲折尽达,此西昆体之最上乘者。

清王文濡《历代诗评注》

# 义山此等诗,语意浩然,作用神魄,真不愧杜公。前人推为一大家,岂虚也哉!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武侯威灵,十四字写得满足(首二句下)。接笔一转,几将气焰写尽。五六两层折笔,末仍收归本事,非有神力者不能。

清张锡麟《唐诗近体》

# 起二句本意已尽,下面无可措手矣;三四句作开笔,五六收转,两意相承,字字顿挫;七八振开作结。与少陵“丞相祠堂”作,不可妄置优劣也。

清宋弼《广川诗钞》

# 冯舒:荆州失,益德死,蜀事终矣。第六句是巨眼。冯班:好议论。何焯:议论固高,尤当观其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馀味。纪昀:起二句斗然抬起,三四句斗然抹倒,然后以五句解首联,六句解次联,此真杀活在手之本领,笔笔有龙跳虎卧之势。许印芳:沉郁顿挫,意境宽然有馀,义山学杜,此真得其骨髓矣。笔法之妙,纪批尽之。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高轩过》

下一篇:唐·杜牧《洛阳秋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