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o
xuān
guò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2
huá
zhī
cuì
qīng
cōng
jīn
huán
pèi
yáo
líng
lóng
yǐn
ěr
shēng
lóng
lóng
mén
xià
hóng
yún
shì
dōng
jīng
cái
wén
zhāng
gōng
èr
shí
xiù
宿
luó
xīn
xiōng
jiǔ
jīng
zhào
yào
耀
guàn
dāng
zhōng
diàn
殿
qián
zuò
shēng
kōng
zào
huà
tiān
gōng
páng
méi
shū
gǎn
qiū
péng
shuí
zhī
cǎo
shēng
huá
fēng
jīn
chuí
chì
míng
hóng
鸿
xiū
shé
zuò
lóng
hán
yuán
wài
huáng
shì
shí
jiàn
guò
yīn
ér
mìng
zuò

译文

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韩员外(韩愈)、皇甫侍御(皇甫湜)前来拜访,于是我就应他们的要求写下了这篇作品。

逐句剖析

"华裾织翠青如葱":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

# 青如葱:青色官服,皇甫湜时任陆浑尉,当着此色官服。,织翠:翠(绿)色官服,韩愈时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洛阳,当着此色官服。,华裾:官服。

"金环压辔摇玲珑":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

# 玲:一作“冬”。

"马蹄隐耳声隆隆":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

# 隐耳:声音盛多而盈耳。一作“隐隐”。

"入门下马气如虹":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

# 气如虹:典出《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七上·七启八首》。

"云是东京才子":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

# 云是:一本无此二字。

"文章巨公":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

# 巨公:有巨大成就的人。一本无“巨”字。巨:一作“钜”。

"二十八宿罗心胸":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

# 二十八宿: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称。

"九精照耀贯当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

# 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气。

"殿前作赋声摩空":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

"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

# 笔补造化:以诗文弥补造化的不足。

"庞眉书客感秋蓬":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

# 庞眉书客:作者自称。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

"谁知死草生华风":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

# 华风: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

# 冥鸿:空中鸿雁。

"他日不羞蛇作龙":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

# 蛇作龙:喻咸鱼翻身,仕途转起。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韩员外(韩愈)、皇甫侍御(皇甫湜)前来拜访,

#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员外、侍御:此二词疑为后人编集所加,长吉原诗无此二词。

"因而命作":于是我就应他们的要求写下了这篇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高轩过》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诗。首段以华丽笔触描绘二人来访时的车马仪仗与轩昂气度;中段盛赞二人学识超群、文才卓越;尾段自比附鸿,借“蛇作龙”之喻,吐露虽处困境,却怀抱远大抱负、渴望有所作为的心声。全诗构思精巧,意象奇谲,既展现对前辈的尊崇,也彰显诗人自信与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一首即席应酬之作,韩愈、皇甫湜久闻李贺诗名,特意登门造访,并邀其即景赋诗。即兴创作的形式,足见二人意在考验李贺的真实诗才。据考证,此事发生于元和四年(809),彼时韩愈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任侍御史,李贺尚是初露锋芒的青年才俊。 关于此诗的创作,流传着一则奇闻。据《唐摭言》卷十记载,李贺七岁便名动京师,韩愈、皇甫湜听闻后前往探访,见其总角荷衣,命作《高轩过》。不过,此说遭到清人王琦质疑,经朱自清等学者考证,最终确认此诗为李贺二十岁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高轩过》是一首应酬诗。全诗构思精巧,意象奇谲,既展现对前辈的尊崇,也体现了诗人自信与豪情。

2. 分段赏析

全诗共分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生动描绘二人联骑造访场景。首句点明二人身着的官服,依唐代制度,六品、七品官着绿衣,八品、九品着青衣。次句刻画坐骑装饰之华贵。随后,车轮、马蹄声由远及近,隆隆作响,韩愈、皇甫湜下马时,尽显慷慨轩昂之态。李贺出门迎接,方知来者竟是声名赫赫的大人物。“东京才子”“文章巨公”所指,正是皇甫湜与韩愈。此段如实展现作者所见所闻,人物神态鲜活,生动呈现诗题所述内容。中间四句为第二段,着重赞颂二人学识与文名。韩愈及其门人是中唐文坛的中坚力量,其艺术特色在于追求奇险。李贺刻意效仿韩体,以雄浑笔力、磅礴气势,展现韩派诗文宏阔雄奇的艺术境界。这四句诗从不同角度凸显他们学识渊博、思想奇伟、文名远扬、功力精深。不直白表述满腹经纶,却说胸中罗列满天星斗;不言光焰万丈,偏道天之精气充塞其中;不称声名卓著,而道声摩空;不说彩笔生花,却言天无功。诗人驰骋想象,借助神话世界的瑰奇景物,弥补现实世界的不足。从这点来看,李贺此诗与韩愈《调张籍》有着相似的艺术妙处。钱锺书认为“笔补造化天无功”一句,不仅体现李贺的创作核心,更触及艺术本质与哲学根源。这涉及深刻的美学命题,即艺术创造的境界之美超越自然,所谓“天无功”需人力弥补,从中可见李贺力避平庸的创作追求,也是对韩愈及韩派诗文的高度赞誉。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抒发自身处境与抱负。这四句诗均通过“感秋蓬”“死草”“垂翅”等意象,描绘穷愁失意之态,同时又以“生华风”“附冥鸿”“作龙”等表述,暗示不甘沉沦、渴望腾达的心境。其中蕴含着恳请二位名公提携自己摆脱困顿的强烈愿望,诗人借“死草生华风”“垂翅附冥鸿”“蛇作龙”等自然事物的变化,表达改变命运的迫切诉求。《唐摭言》卷六记载,韩愈、皇甫湜在贞元年间声望极高,如同“龙门”一般,文人获其接待援引,便能声誉大增。唐代文人欲求功名,需得到名公贵人举荐才有机会在科举中成功。韩愈、皇甫湜不仅有名望,且热心助人,他们主动来访李贺,李贺深受感动后提出恳求,也成为此诗的重要内涵。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尽管浑然天成、一气呵成,却源于诗人精心的构思,情感真挚浓烈且层次丰富,行文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想象更是突破常规、新奇独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贺《高轩过》中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之句,余每击节。此诗人之所以多穷也。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 唐人歌行烜赫者:郭元振《宝剑篇》,宋之问《龙门行》、《明河篇》,李峤《汾阴行》……李贺《高轩》,并惊绝一时。

明胡应麟《诗薮》

# 精光煜爚,四语韩公足以当之(“二十八宿”四句下)。言己欲附二公后(末二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凿空奇语,惟韩公当得起。后昌黎(按当为杜牧)亦云:长吉不死,奴仆命《骚》可也。亦惟长吉当得起。两贤皆非谬誉,若作诗动辄献谀,尚成诗耶?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为父执赋,自宜严括,故此篇不似他诗之险奥,而词义精湛,有挥斥八极之观。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下一篇:唐·李商隐《筹笔驿》

猜你喜欢